重庆方言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6

  乡愁最典型的符号是语言,语言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方言。就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讲,方言是民间文学的载体,重庆言子用普通话来讲,会失去的本身的味道。很多外地人都以为我们大重庆只有言子很经典,但是我们的歇后语也是相当传神,是老一辈儿留下的经典,不是重庆人根本就不读不出那种韵味儿,那里面的意思也只有我们重庆人才懂得起!

  重庆方言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1、[较场坝的老鸹]——飞起吃人

  2、[擀面棒吹火]——窃不通

  3、[菠菜煮]——一(青)二白

  4、[冠生园的麻饼]——点子多

  5、[夹豌豆]——连滚带爬

  6、[火葬场走后门]——专烧熟人

  7、[较场坝的生意]——扯谎的多

  8、[王二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9、[对着窗口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0、[细娃儿穿]——大套

  11、[十五个驼子睡一床]——七拱八

  12、[落雨天不带伞]——精灵(经淋)

  13、[肩头焖蒸笼]——咾(恼)火

  14、[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

  15、[老太婆打呵嗨]——一望无涯(牙)

  16、[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17、[洋马儿()下坡]——不睬(踩)

  18、[解放碑上的钟]——群众观点

  19、[较场坝的旗杆]——光棍一条

  20、[叫花子守马路]——坐倒找钱

  21、[茅斯(厕)里点灯]——找屎(死)

  22、[半天云挂口袋]——装疯(风)

  23、[驼子淋雨]——背时(湿)

  24、[鸭子死咾]——嘴硬

  25、[好吃街的]——现炒现卖

  26、[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27、[椒盐]——干绷

  28、[半夜吃]——拣倒粑的捏

  29、[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30、[十字街口迷了路]——不是(识)东西

  31、[解放碑的风瓢瓢]——不摆咾

  32、[鸡脚神戴眼镜儿]——假装正神儿

  33、[冬瓜皮做帽子]——霉起灰(霉透顶)

  34、[进茅司不带草纸]——想不揩(开)

  35、[老太婆吃腊肉]——扯皮

  36、[较场坝的土地]——管得宽

  37、[坝的老鸹]——飞起来吃人

  38、[叫化子挑醋担儿]——穷酸

  [重庆方言特点]:

  重庆方言发音硬直平,以湖广话为基础。从方言种类讲,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大区的西南官话区。受移民文化的影响,各区县居民很多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裔,因此方言主体以湖广话为基础,或多或少保留着早期移民的语言特点。

  但是,重庆方言在发音上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尤其是市区方言与成都方言在近代形成较大差异,语调明显较成都方言有较大差异,语音也较成都方言强硬很多,接近贵阳话。

  同时,重庆方言受地理位置影响又各具特色,可以分成以渝中区为代表的主城区方言;以万州、涪陵为代表的川东话,语音特点是把“白”念成“别”,去声字在词尾时变成阴平调;以合川、潼南为代表的川北话,语音特点是“花”“发”不分,把“飞机”念成“灰鸡”,“黄花”念成“房发”等;以开县、云阳等为代表的川东北话,语音特点基本上综合川东话和川北话,同样有“花”“发”不分等问题。

  另外,秀山、酉阳靠近贵州北部和湖南,语音受其影响较大,语音主要在声调上和韵母上与重庆话差别很大,尤以“船”、“床”不分。綦江、江津一线靠近川南或川西,语音特点保留了入声音调,像一、得、不、发等字音就是念的入声调,听起来口音很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