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塞山优美句子50字113句(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70

《西塞山怀古》是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作之一,是一首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作者: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1.西塞山:今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东,紧临长江,一名道士洑矶。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2.王浚,晋益州刺史。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浚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3.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

4.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

5.(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清凉山)王浚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6.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译文: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诗文赏析:

此诗颇受历代评家好评,《唐诗鼓吹笺注》称首联一雄壮一惨淡,后四句于衰飒中见其高雅自然,于感慨中见壮丽,是"唐人怀古之绝唱"。《一瓢诗话》云:"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元、白。"俞陛云《诗境浅说》:“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崔诗从黄鹤仙人着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鹤事,一气贯注;刘诗从西塞山铁锁横江着想,前四句皆言王rui平吴事,亦一气贯注,非但切定本题,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时,沈佺期《龙池篇》、李太白《鹦鹉篇》外,罕有能手”。

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今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如今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是否也有深重的隐忧呢?《絸斋诗谈》云:"太平既久,向之霸业雄心消磨已净。此方是怀古胜场。"

长庆四年,刘禹锡从夔州出三峡,沿江东下,到和州任刺史,途经西塞山,触景生情,感怀往事,写下了这首怀古诗。

首联“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两句,诗人不从眼前的具体景物落笔,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公元二八○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益州刺史王浚率领精锐水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金陵(吴国都城),以完成统一大业。“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黯然收”三字,既表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颔联写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然而由于王浚的足智多谋,很快就攻破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常,实则奇警,它形象的'说明吴国政权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总之,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这场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的经过及吴主出降的情形,在怀古的内容中寓有深意: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虚设。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

总之,诗人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诗人好像是在客观的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是对当时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痛击。这教训也成为了君王的一面好镜子。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5、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神子·江景》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15、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7、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18、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2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23、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

2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8、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2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3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32、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34、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3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36、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9、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41、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4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3、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44、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4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46、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9、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陈与义《襄邑道中》

50、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5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5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5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54、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9、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6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6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6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63、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64、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李白《古朗月行》

65、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66、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67、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6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69、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70、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7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7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3、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7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7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7、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7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7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80、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 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李贺《李凭箜篌引》

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吴均《山中杂诗》

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8.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0.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1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 左思《咏史》

1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李白《清平调·其一》

13.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

1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王绩《野望》

1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1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7.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 寇准《咏华山》

18.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 王维《送别》

19.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 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20.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谢

21.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李白《下终南山过

2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雷震《村晚》

2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王昌龄《送柴侍御》

2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5.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 李白《下终南山过

26.细雨斜风作晓寒。 ——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

2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王维《山中》

28.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 柳宗元《渔翁》

29.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0.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

3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王维《终南别业 》

32.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 温庭

33.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王勃《滕王阁诗》

34.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 王维《送别 》

35.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6.山长水阔知何处。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38.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3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王维《汉江临泛 》

40.王

41.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李华《春行寄兴》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 王维《归嵩山作》

43.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 唐寅《言志·不炼金丹不坐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