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重于知的名言与例子1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2

宽容的名言

1、开诚心,布大度,宽容的名言。──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名人名言大全《宽容的名言》。──[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事例一: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事例二: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事例三: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事例五: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事例六:楚庄绝缨

某天,楚庄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他让自己宠爱的许姬给大臣敬酒助兴。一阵风将大厅内的烛火吹灭,黑暗中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许姬恼怒中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悄悄告诉了楚庄王,要惩罚这个大臣。楚庄王却下令暂缓点灯,并要求群臣全部拽断帽子上的缨饰,尽情狂欢,只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国与郑国交战,副将唐狻出生入死,为大败郑军立下战功。楚庄王要重赏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说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实乃报答楚庄王昔日“绝缨掩过”的恩典。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

今天,我翻阅积累簿时,目光无意间落在了这样一句话上:“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杨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以前给我讲的小故事。赵括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读过不少兵书,满腹才华,但缺少实战

赵括“纸上谈兵”,只研究理论、缺乏实践而导致战败,这印证了上面那句警句。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所以,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勇于尝试,只有多次实践之后,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如果只学而不练,最终只会像赵括一样走向失败。

我不禁也想起了一个事例。外国人断言在中国找不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可李四光却始终不相信,他亲自跋山涉水到处找寻,最终在山西大同附近找到了冰川遗迹,又在庐山、太行山等地发现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推翻了外国人的“定论”。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如果李四光没有深入探索,就不能推翻外国人的言论,也不能推进我国地质事业大步前进。

实践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小学生就开设有科学课,通过做科学实验能够让我们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比如上学期邺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热空气实验,我在家用了一根筷子、两个纸杯、两条细线做了一个平衡模型,通过加热空气很快就领悟了热空气较轻且会上升的原理,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多实践、勇于尝试,相信成功的大门终向我们打开!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2

今年的八月份,妈妈带我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三天的实践很苦也很累,但我却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更多在学校、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通过这三天的实践让我有了在这个社会基层立足的心得。

炎炎烈日当空,天气并没有随着秋季的到来而转凉,这时的我本打算在家吹着空调睡午觉,可妈妈却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告诉我她替我报了"三日社会实践"的活动。

从第二天起,我连续三天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忙乎到下午的六点半,一刻都没有休息。在这三天,我想看到自己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生活,同时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加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加知识,磨练意志。让自己学会在社会生存的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在实践里得来的最佳综合点,其实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踏入社会,只知道课堂学习,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们来是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某些方面有不理想的发挥,而通过实践,就能使自己在无形中找到正确的定位,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和意志力。让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让思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所以只有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更加的明白了钱的来之不易,平日的我们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丝毫不去

我们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襁褓下长大,独立得晚,所以我们更应该参与实践,热爱实践!老师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3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做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看电视,这时候,妈妈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拿着包饺子的材料,便来到厨房,忙碌起来,一番料理后,妈妈就在桌前灵活的包饺子:把适量的肉馅饺皮上,用水在边上沾一圈,再对折,叠个花边,三下五除二就包成了漂亮的饺子,这时爸爸也从外边回来了,连忙被妈妈叫当苦工,我看爸爸笨手笨脚的,不禁捧腹大笑,包饺子这么容易的事,爸爸竟然不会,真够笨的!

我想,包饺子这么的容易,我也来显显神手,于是,我挥挥衣袖,洗了洗手,坐到桌前,胸有成竹地拿起一块饺子皮,用收在饺皮边上沾了一圈水,再往中间放了一大堆肉馅,再用手一捏,捏了个漂亮的花边,可是放馅太多,馅露了,我补完这边那边又露了,我又补那边,哎,大肚将军映入眼帘。爸爸妈妈哈哈大笑,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包饺子最关键的是放馅,放的馅过多,饺子皮就会包不,馅就会露;放的馅过少,饺子就会小小扁扁的,不太美观。”还边说边示范。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恍然大悟,我又试试,次,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拿来一块饺子皮在边边上沾了一圈水,再在中间放上了适量的肉馅,再把饺皮对折,小心翼翼捏了个漂亮的花边。精致的饺子映入眼帘,我照着的方法包,比包得更漂亮,不一会儿,大功告成了,望着的劳动果实,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我会包饺子了,我了!”

是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地去尝试实践,就能透彻地认识事物和明白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4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做事时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和真理。

那天,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相信纸锅煮蛋吗?”我掻搔后脑勺,心想:纸锅怎么可能用来煮蛋呢?纸锅被火烧,毋庸置疑,纸锅破掉,水则漏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安顿好同学们,踏上了纸锅煮蛋的探索之旅。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酒精灯、纸锅和鸡蛋,端起纸锅,接了半锅冷水,取来几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锅中,点燃酒精灯,架起三脚架,将纸锅稳稳地放在架子上,火苗在锅底躁动不安起来,竭力想把纸锅穿透,然而事与愿违,纸锅安然无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纸锅上方冒出了一条条白色的丝绸,一些密集的水泡浮在水面,鸡蛋也调皮地在锅里跳动,不时在锅里翻起了跟头。眼看火苗越来越旺,纸锅的边缘被烧糊了,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生怕实验失败。就在这时,老师捞起一个鸡蛋,剥开蛋壳,只见蛋清已凝固。“鸡蛋熟了,实验成功。”老师宣布道,这一刻,我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了。

我疑惑不解,凑到老师跟前,问道:“为什么鸡蛋煮熟了,纸锅却完好无损呢?”“这是因为纸的燃点高,水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纸把热量传递给了水,水沸腾了,蛋就煮熟了。”听了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热传递的原理啊!

吃着美味的鸡蛋,我心想:纸锅煮蛋的速度挺快的,如果发明一款便捷式纸锅,会不会比传统的铁锅更省时呢?这个问题激发了我的兴趣,以后我要不断探索,勤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自己的发明专利——便携式纸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5

真知就是事实,事实,得需要人的实践。

现在,现在,我们都知道,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还因此受到了嘲笑。而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通过实践,他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他提出了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并在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那时候,伽利略对几个小孩说过,当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水不会溢出来,当时,所有的小孩都信以为真了,她也不例外。但她回到了家里,怎么都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自己动手试试看,这才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的,也不完全是事实。只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判断这是不是真的。

在最初,就连科学家们也认定,蜜蜂发出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几十年过去,一直没有人推翻这个结论。直到有一位小学生,他对此产生了怀疑,决定自己动手试试看。他把蜜蜂的翅膀剪掉了,结果蜜蜂还是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他又通过用放大镜的观察,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了,蜜蜂并不是烤翅膀的真的产生声音的,在它的下颚,嘴角处,还有着一个发声器,它就是靠这个发出声音的。他用他的实践来推翻了科学家们几十年以来的结论。他的名字叫......

所以,实践出真知,唯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确定这是真的。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6

今天,当我还在床上美美地熟睡时,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是今天要带我去乡下采菱。我一听到这个喜讯可着实乐坏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早饭,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直奔乡下。就这样,采菱生涯就这样悄然无声地拉开了帷幕,而我今天的生活也随着采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乐趣。

来到河边,我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菱叶,把水塘挤得满满的。菱叶又大又宽又绿,就像许多小绿伞,而红彤彤的菱,就躲在这几把小绿伞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至极。

看着一只只可爱的菱,老爸已经等不及了。你瞧,他已经把一只小船放入水中开始采摘了。他坐在船上,两只手像船桨一样划着,木盆所划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条水路。随后,妈妈也坐在菱桶里采起来。我东张西望,只见他们俩人采得真可谓是不亦乐乎,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我就开始抗议了,我难道在这儿只是看爸爸妈妈采菱的吗?不,我也要采!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所以,我也加入了采菱的队伍,忙活了起来。

我跳上船,兴致勃勃地采起来。但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我不怎么懂得技巧。我便开始注意观察大人们采菱时的细微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妈妈采菱时发现:要采菱的话,就一定得把菱盘先翻过来。我这才看见原来在菱盘下面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菱角,把成熟的菱角摘下来即可。是呀,听起来似乎毫不费吹灰之力似的,但做起来却是相当辛苦的。因为我还发现:采菱不仅要用手把菱盘翻过来挑成熟的菱,还要弓着背。哎,你说这能不称得上是辛苦吗?当然有时候一定有一些小意外,就是我不小心把菱连根扯断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近中午了。啊!腰酸死了!我挺起背,坐在船上,把一只红菱去皮,放进嘴里。哇!咬起来脆生生的,吃起来甜津津的,果然是刚摘下来的菱,新鲜得不得了!

不一会儿,我们采菱都采好了,菱可真多,足足有两大筐呢!更令人欣喜得是:吸在泥土和菱叶上的螺蛳也堆了小半桶!分给左邻右舍一些,我们还剩很多,中午我们开开心心地吃起了菱饭,可真是味道鲜美可口啊!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我自己靠双手劳动的成果啊!因此,我吃了满满一大碗耶!(我可是很少吃一满碗的噢!)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7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离开书本,去往更广阔的课堂。当学生们跟随老师踏上实践的旅途,看过了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了丝绸路的艰辛,走过了藤王阁的斑驳,他们学会的,领悟的,将远远超出书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的巨大成效,它雕缕人心,携刻山河,永不漫患。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的确,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别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土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终于将自己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辈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沛自己,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在政策上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可以,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他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十磅中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可是,对于这种说法,伽利略却不同意。当他提出质疑时,大家都嘲笑他所提出的看法,大家都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的权威,他所说的是不可被质疑和挑战的,你一个无名小辈,怎能对伟大哲学家所说的观点提出疑问呢?可伽利略仍就坚持自己的观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都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终于,在大家的质疑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公开试验,公布真相。他站在比萨斜塔上,拿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他同时放开两个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下落,令人们大吃一惊的是:两个铁球竟然同时落下。

这件事使我们知道:权威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应该敢于挑战,必须要相信事实。

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钟每小时慢三分钟,照这样计算,早上五时对准标准时间后,当这个钟这着晚上十二时的时候,标准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想的:早上五时到晚上十二时一共相差十九小时,每小时慢三分,也就是慢了五十七分钟。十二时加上五十七分就是第二天的零时五十七分。

可我却认为是一时,因为他们算得是五时到错误时间的,所以他们不对。

我不相信权威,我只相信事实!

我晚上回家和“知识渊博”的妈妈一起讨论,结果妈妈也说正确答案是零时五十七分。这使我十分沮丧,我要用行动证明一切。

我列了一长串的表,把他分为两类:一、标准时间,二、错误时间。每标准时间加一时,错误时间要加一时和减三分钟,终于把错误时间算到十二时,看看上面的标准时间,耶!是凌晨一时!我兴奋得大呼起来,我的看法是真的!

我把这个结果给妈妈看时,一向我行我素的妈妈对我大加赞赏。

第二天一大早,老师把我们叫到班上,更正了自己之前错误的说法,他的思路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这件事告诉我:权威也不是绝对相信的,只要实践才会得出真理,这才是真正的权威。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9

“哈哈哈……”一阵阵欢笑声从我们班传来。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推开门一看,哦!原来是花老师正在给我们表演魔术呢!

作文课一开始,花老师就问我们:“大家都见过魔术师吗?”随即又神秘的一笑,从一个精致的盒子里拿出一个魔术棒——筷子,说:“我也是一位魔术师,今天我也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说着,拿出了一瓶墨汁和半盆清水。这可真是:“半盆清水好戏开。”啊。只见花老师一手拿着墨瓶,一手拿着筷子,并把筷子伸进墨瓶里蘸了蘸,再蜻蜓点水般的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立刻多了一朵木蘑菇,墨在慢慢下沉,从木蘑菇变成了一个黑水母。

看完了点墨,我们接着往下看它如何开花。花老师请了一位助手上台,并问她借“颜料”,花老师见我们一头雾水的样子,接着用棉签棒放在助手的头上摩擦了几下,放入水中,水中的墨立即向四周扩散,而被点的那部分变成了一朵白色的大花朵,我们不禁惊讶地张大嘴巴。

水中作画已经完成,花老师拿出一张宣纸,轻轻放在水面上,我们异口同声的喊着咒语“变!变!变!”只见花老师轻轻拿起宣纸,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映在我的眼帘: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现在正是涨潮时,一朵朵浪花拍打着岸滩,水中各种各样的鱼儿尽情嬉水……但我的心中也冒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花老师问助手借的什么颜料呢?花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因为棉签棒在头皮上摩擦,涂上了少量的油,影响了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所以印出了美丽的图案。”哦!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恍然大悟,真是印证了“问画哪得美如许?为有头顶油彩来。”

今天这堂课使我再次想到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多实践!因为大自然中有无数的奥秘等着我去探求啊!

何谓知?了解,明白,最终大彻大悟?何谓行?尝试,实践,终而学以致用?二者是人们提升自我的两个阶段,并无非孰轻孰重,孰难孰易。如果非要划一个界限,那只能说知是行的前提,而行是知的升华。

“知,识也。”不论是技巧还是经验,抑或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测,这些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一同构成了人生中所有的所谓知识的东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继承他人的记忆和经验,也就是最通常的学习过程。读一本好书,听他人的谆谆教诲,从家人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太多太多的媒介可以让我们学习。诚然,记忆不等同于知识,只有融会贯通当然,知识得以拓展并随着历史的发展愈走愈深,得益于人们不断地思考,探索。踏在前人铺好的基石上继续建设,这种模式适用于全部学科的知识积累。知不应只停留在嘴边,只会侃侃而谈者和鹦鹉学舌没有差别,只有将知识深深印在心中,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改变人的行为,丰富人的底蕴。

“行,人之步趋也。”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大概是对“行”的最通俗的解释了吧。然而天下的实践,并不只是出去走走就都能透彻地了解了的。实地考察当然是实践,还原书本中的实验也是实践;验证一个理论是实践,发掘理论并探索更多价值更是实践。不仅仅是验证,更多的是拓展,这便是实践的真正意义。没有拓展,人类谈何进步。

由此可见,二者都是在求知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同等重要。人们总是试图说明“行”应该是“知”的后续阶段,并且想要完成也不甚容易,然而不曾想过,难道对于知识的探求不也是“行”一种的方式吗?运用掌握的知识来探寻更深层次的真理,不也就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实践与利用吗?如此,“知”与“行”不再是那么对立,反倒是在某一点上交融了,这一点也就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的临界点。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只知其中一个而忽视了另一个,或是死记硬背生怕漏下什么,或是没有方向地乱做一气。或许,人的能力本就不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尽毕生心力也就只能达到其中一个的极致境界。而有人或许连极致也难以触及,刚刚入门就浅尝辄止。与其讨论两者到底哪个更难一点,不如说其实两个都很不易,尤其对于想做到精通的人而言。

实践与真知,两者不仅是因果关系,更是并列关系。它们同等重要,也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地去做,去实现,去力学笃行。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0

实践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因此提升语文素养,需要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创新,在生活中实践。

美好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小到我们学校的每次

“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空想只能让我们离目标越远。实践且脚踏实地才能帮助我们收获真知。实践就是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桥梁。只有仰望星空的诺言,没有脚踏实地的坚强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没有实践,就会把梦想变成空空的幻想,把美丽的现实变得残酷不堪。想当年,我们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历经诸多艰辛,最后将马列主义付诸于实践,才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一次次载人飞船升空成功,不是科技创新口号的空喊,而是宇航员们不畏艰辛,将全国人民的梦想实践之后得到的辉煌成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研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没有在实验室里闲坐,而是走向田间地头,亲自筛选优质水稻,培育高产稻株。他用坚毅和勤奋的劳作诠释了实践带给人们的智慧。

隋唐时期,我国就用科举制的形式对人才进行选拔,读书人通过层层考试,经历秀才、举人、状元等不同阶段。几十年寒窗灯下的夜读,只为了进京做官。四书五经六艺他们都烂熟于心,他们一个个都才华横溢。倘若他们被封为官员之后,仍旧整天诵读诗书而不闻政事,那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只有实践才能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种子播种后未发芽时无法辨认是好是坏,箭在弦上未射出时不能预知是中是偏,一项理论成果未付诸于实践时不能预料其成败与否。师者,虽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也不能完全跟随其思想,唯有将自己的知识身体力行,加以实践,才能育出真知的花朵,闪烁智慧的光芒。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1

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记

我的爸爸是一名珠宝鉴定师。他常对我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鉴定师,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多实践。”这个道理说得一点也没错。

一天,我去爸爸店里帮忙。哇,有那么多玉石财宝啊,我看得眼花缭乱。突然,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熊,肚子是一块红色宝石。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爸爸正埋头鉴定一堆石头,随意地说:“红珊瑚。”“那个坠子也是红珊瑚吧?”我指着小熊旁边的另一块宝石。爸爸飞快地瞟了一眼:“玛瑙。”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对,这不明摆着忽悠人吗?两个一模一样呀!”

爸爸忙得满头大汗,没空理我。我想:“哼,还什么国家级珠宝鉴定师呢,肯定看走眼了!”我把两块宝石放在一起,都是红色的,都发出亮闪闪的光芒,好像在嘲笑我:嘿嘿,你不懂了吧?

我要让爸爸知道我的厉害。鉴定第一步——看表面。我先拿上爸爸所说的玛瑙,在台灯下一看,它的表面有几个像小石头扔进水中,荡出了一圈圈水纹的纹路。我又拿上了爸爸所说的红珊瑚,仔细一看,它的表面呈现了大小不同的沙眼。玛瑙可见水纹纹路,红珊瑚具有沙眼,这是不是真的呢?于是,我找来爸爸的《珠宝鉴定学》,翻开一查,果然如此。不过,我还是不放心,接下来鉴定第二步——听声音。我先把玛瑙在桌子上一敲,发出了清脆的“咚咚”声音,有如泉水滴答的声响。我拿起红珊瑚也敲了一下,却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闷雷在滚动一样。怎么会这样呢?店里一位员工告诉我:“这是因为玛瑙比珊瑚硬得多的多,当然撞击桌子的声音就不一样!”虽然鉴定结果大概已经确定了,但是我不追根问底不罢休,不见黄河心不死,开始鉴定第三步——测光泽。我拿起爸爸工作时的手电筒,学着爸爸的样子,好像自己也是经验老到的珠宝鉴定师。玛瑙在灯光照射下是透明的,而红珊瑚只有边缘透出一圈光晕。怎么回事呢?没办法只能去请教专家了。爸爸笑着说:“你还这么喜欢刨根究底呀,玛瑙和红珊瑚的组成不同,晶体不一样,当然透光度就不同了。”

原来鉴定一块玉石也是一门大学问啊,不仅要多看、多问、多想,还要有一颗寻根究底的心。快下班了,爸爸又拿出了三块翡翠,让我辨认AB货。天啊,这比登天还难的鉴定。不过,我还是会慢慢研究出来的,毕竟,我还想当一个有学问的人。实践出真知,碰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筋,好学多问,勇于实践探索,这样才能获得知识,检验真理。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