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录 圣严法师心语
在你和我不间断的交流之中,我们偶尔会需要在网上找一下急需的句子,句子虽短,表达的感情却很浓,有哪些遍布网络的句子?以下“佛语录 圣严法师心语”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佛语录 圣严法师心语曾有一阵子,美国许多著名企业的执行长被质疑做假账,造成轩然大波。虽然事件发生在美国,但也值得台湾反省,我们是否或多或少也迷失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难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求名位、为了争权夺势而不择手段地明争暗抢吗?
多数人都贪爱名利,在追求物质欲望的过程中,浑浑噩噩过日子。尤其台湾社会很容易有一窝蜂的现象,一旦流行什么东西,许多人都会不加思索地就跟着流行走;无论任何场域,凡是被炒成抢手货的,大家就会挤破了头去购买,事实上那些东西,真的适用于每一个人吗?
既然生而为现代人,就应该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用常识去了解,要用智慧去判断,究竟什么东西是适合自己需要的,什么东西是可要可不要的,什么东西是根本不需要的。如果能具备我要的不一定是别人要的,别人要的不见得是我要的这种独立的判断能力,便不会在现代物欲充斥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可是,有许多人就是喜欢跟着大众瞎起哄。如果人的一生,只是顺从着多数人的时髦,盲从而没有自主性的判断能力,生活便成了真造孽、活受罪。
究竟我们该怎么活着才有意义与价值呢?就佛教徒的立场来说,凡夫来到这个世间,是来受报、是来还债;佛菩萨来到这世间,则是为了发愿,为了还愿。我们每个人都有数不尽的过去世,也有不可数的未来世在等着我们。
过去我们所思、所说、所做的,会影响我们这一辈子,因此有人卑贱有人高贵,有人贫穷有人富裕;我们现在世的所作所为,也将影响未来世的尊卑与贫富,健康及福寿。
如果能从三世因果的角度来看人生,我们就能明白,何以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左右逢源、一生富贵;有人则是历尽沧桑,到临终时还是一无所成。有的人埋怨世间的人海浮沉,没有道理、没有是非,只有奸诈权谋。若从眼前的状况来看,确实是无法求得公平的;但若追溯到往世,知道我们也曾经为善为恶,对于今日的种种际遇,应该就能释怀了。
但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呢?成为大企业的老板?
成为受人崇拜的明星级人物?成为公司的高阶主管?成为有名望的政治人物?还是成为家财亿万的富豪?我们必须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不是银行账户里财富的多少,不是股价的高低,不是政商资源的多寡,不是受人崇拜的表象。岂不见到或听说,有的人曾经名震一时,却利用这些资源图利自己,到头来不但毫无价值可言,甚至带给社会,带给自己家人种种负面的后果。所以人生的价值,应该建立在社会生命及历史生命上,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做好本分中事,便能对自己的生命有所交代了。
如何才能够做得到呢?就请你为自己的人生许一个好愿吧!你可以许这样的好愿:希望我这一生之中,不说谎、不造假、不投机取巧、不损人利己;我愿尽分尽责、随分随力,使自己健康平安快乐,也使他人健康平安快乐。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乱,人心也乱了。如何在乱世里保持清明安稳,做到境随心转呢?
心随境转、境随心转这两句话,我经常拿来勉励自己,也用来为信众和弟子打气。通常,我们凡夫都是会心随境转的。
举例说,大多数的人不喜欢下雨。比如法鼓山正在整地兴建学校,只要看到天空乌云密布,包商和工人就愁眉苦脸,因为一下雨,再等地干,至少两天不能工作,工期就会拖延,成本也提高了。所以,因为个人的利害和所处状况,人的心情就会随着这些条件而变化,这就是心随境转。
但是,同样是下雨天,作家琦君女士在一篇散文里,却说她喜欢下雨天呢!因为她会想起小时候,下雨天躲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情景。她一样一样地把下雨天的温馨回忆列举出来,她的内心也因为下雨天而出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雨天对她来说,真是太好了。这也是心随境转,心随着外面的环境,转到好的方向去了。
生活里充满这样的例子。有的人明明知道没有办法跟别人竞争,试一下却幸运得胜,败部复活,让他非常高兴;有人明明实力很强,但竞争结果没被录取,内心非常痛苦。这都是心随境转。
境包括人、事、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起伏。受外界因素影响心情变化,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真能做到境随心转吗?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事、物都是外在环境,天有不测风云,个人力量很难完全掌控。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也就能转劣为优,转败为胜。
我有个信众在海边用有机方法种稻,但有一年连连发生问题。先是出现福寿螺,接着又有虫害,当他以为收成无望时,害虫的天敌出现,两三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后来稻子收成不错。他学到经验: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往坏处准备;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有一位瓜农,木瓜还未收成前就被焚风破坏了。我跟他说,靠天吃饭的人,天给饭吃要感谢;天不给,也不用恨,因为这不是人可以掌控的事,但心情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不要天真地以为人定胜天,环境一定会照人的心意而改变,能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态度。如果今年收成不了木瓜,明年就什么也不种,这样到了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也就能转劣为优,转败为胜。
观念上、个性上的愚痴、颠倒,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唯有转变颠倒的观念为正见,才能真的跳脱烦恼,因此正确的观念非常重要。
譬如本来这盆花已经插得很好看了,但此时如果来了一位插花老师,希望能插一盆更好的花,那么在相较之下,这盆花已变得不够好,自然就会被拿掉重新再插。可是,如果那位插花老师没有来的话,那这盆花依然会被认为是盆好花。所以,世间上的事,往往你认为最差的,在过去某一个时间,它也曾是最好的;而你认为最好的,可能转眼间就变成最坏的了。
因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并不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善于运用逆境、打击,那么它就会变成你成功的一个因素。相反地,有些人虽然帮了你很多忙,可是到最后反而会使你成为一个无能的人,变成你成功的绊脚石。
可见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好的事情不要以为那就是最好的,因此觉得很高兴或是有多么了不得,而兴起我一定要保护它、占有它的念头。其实即使是好的,那也只是一时的。有时候很糟糕的事,都已经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反而会让你化危机为转机。因为若能了解危机,善于运用危机来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就能使得千头万绪的事迎刃而解,而你也能马上成为一个成功者了。
因此,遇到好事不要沾沾自喜,坏事也不需要垂头丧气,这样才不是愚痴,也才不会增加烦恼和痛苦。当然,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是成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只是一般人往往会因为未达百分之百的满意成就而感到痛苦;如果根本就失败了的话,那就更加痛苦。
我曾告诉三位准备参加选举的朋友:成败乃兵家常事,对于竞选,我们应该要抱着必胜的信心,但同时也做好准备失败的心。因为旗鼓相当的人和你竞选,即使你失败了,对你来说收获还是很大;而对方也应该感谢你,由于你的竞争,还有你丰富的经验,才使得对方不敢大意,反而因此激发了他的智慧,提出更多、更好的政见。成功是每个竞选者都希望的,大家都花了很大的心力,如果最后失败了,这也是光荣的失败。何况失败之后,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这就是所谓转心不转境,以及中国人常说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但是,这样的想法和自我安慰的阿Q心态是完全不同的;阿Q心态是没有希望的、无能的,是幻想式的自我安慰。
我们所强调的心态是有信心的、是努力的、是有目标的,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不会以为一失败就从此一败涂地,一成功就从此一帆风顺,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
如果能看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真相,我们就不会执着在其中,也就不会再烦恼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并不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善于运用逆境、打击,那么它就会变成你成功的一个因素。
一僧问药山惟俨:怎样才不会被外境所迷惑?药山反问:外境怎么会妨碍你呢?僧说:我就是不懂啊!药山问:是什么外境迷惑了你?
人要不被外境迷惑,谈何容易!外境包括诱惑、冲突、威胁、打击以及使人心花怒放的赞叹、歌颂、称扬、美誉等。当你的财产美眷被人夺,地位被人抢,得心应手时有人扯后腿,努力向前时有人布陷阱,这些都是外境,也即是人生的种种遭遇。人之所以称为凡夫,是因为情绪和想法会受外境影响。因此有人说,人间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环境塑造高尚的品格,坏环境则养成低下的道德,这就是被外境迷惑的缘故。这么一来,人就得凭运气了,不知道如何才能运用环境,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不受负面的影响呢?
禅的修行方法和观念,就是叫人把利害、得失、人调整职场EQ的好方法现代很流行讲EQ,身为宗教师,我并不太懂什么叫作EQ,只知道用佛法来调心,可以平衡我们的情绪。好的情绪其实就是一种慈悲心、同情心,一种关怀的心、希望的心,更是欢喜的心,这都是情绪透过观念的调整和练习所成。
如果情绪不能调整的话,一般人就只是称心而为,或是任性放纵。无法管理、了解自己性格或情绪的人,一般都很容易愤怒,很容易失望悲观,很容易妒嫉怀疑,类似这种心理现象,应该就称为EQ不高吧!
佛法说,每个人的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称它心念,也就是情绪,有的人善于应用,有的人不善于应用,善于应用的人叫作智者、有智能的人,不善于应用的人叫作愚者。
在工作场所,一定有跟自己相关的人,包括同事、老板、客户,这些人都有可能让我们无法称心如意,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于是就产生情绪上的反弹,也就是抗拒。
抗拒后接着就是抗争,抗争后就变成斗争,斗争后就变成战争了,这都是源自于情绪的问题。因此,佛法要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不好的情绪,叫作烦恼心。烦恼心需要透过方法的练习、观念的疏导,才能使我们的情绪平稳、心灵平静、烦恼平息。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观念来炼心呢?首先要认识人的差异性,认定人与人相处一定会有摩擦;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个别性、独立性,想法不一样、立场不一样、观点也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而且我们对自己都无法十分了解了,更何况是去了解另外一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对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委,更不可能绝对清楚,我们常常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猜想,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为对方下结论,这是不公平的。
如果能认清这一点,那么在观念上就一定能转得过来,就能心平气和了。要是心还是不能平、气还是不能和时,该怎么办呢?那就要用方法了。可以念阿弥陀佛圣号,这是最简单的,当你晓得自己在念阿弥陀佛,不要把念头老是系着对方,不要把对方当成对象,要转移自己的念头,把它放在念佛上,念佛的时候心向内看,不要老是对着外境放不下,这样练习下来,情绪也会跟着平静下来。
另外,还有个很好的方法,我常教人享受自己的呼吸,遇到任何不公平的事情,或外在的情况很难改变时,我们可以转念想:我还能活下去,有了呼吸表示我还活着,这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我就该满足了。
因为生气没有用,就试着心平气和地来处理事情,先注意自己的呼吸、享受自己的呼吸,你的气很快就会平和下来,一旦心平气和,自然就会有处理问题的智慧,因此根本不必生气。所以,佛法所讲的慈悲心、同情心、关怀心和欢喜心就是高EQ,可以让我们在职场上无往不利。
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平顺,生活范围相当广阔,但是内心世界或行为模式却总是像受到某种限制,而被局限在一个小框架里,心胸开朗不起来。
所谓的心胸开朗,应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种是眼界开阔、心胸广大。通常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对于现实的环境与遭遇抱着乐天知命心态的人,才能够做得到。这种人非常幸运,他的性格天生就很开朗,但是这种人也可能变成对什么都不在乎,做什么都好,即使无所事事也不以为意,这么一来,生活可能会发生问题,生命也缺乏意义。
至于心胸开朗的第二个层次,则是指超越全部的时空环境、超越所有的利害得失、超越一切的成败是非,这种超越的观念和心态,才是真正的开朗。
我认识一位原本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但后来因为经济不景气,生意开始走下坡,于是心情非常沮丧。我告诉他:原本你是没有生意的,渐渐生意才愈做愈大,生意原本就不是你的,现在不过是回归原点,你也只有好好面对它。
他说:起初没有生意时都还好,反而是生意好转以后,一下子亏了那么多钱,让我觉得非常放不下、受不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安慰他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够处理的就尽力处理,不能处理的就放下。在这个时代环境中,许多因缘条件配合起来,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你心里着急也没有用。
他听了以后说:难道,就这样让全部的事业成为过眼烟云吗?
我说:你本来就没有事业,一切等于从来没有过。
将来如果有机会从头做起,那不也是很好吗?
他又说:我大概没希望了。
我鼓励他:不要这么说,这一生没有希望,来生还有希望,永远都有希望的。
一个心胸开朗的人,对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不得了的想法,但是他能做到该努力的时候就努力、该同避的就回避、该处理的还是会去处理。真的没有办法、处理不了的事情,就坦然面对,接受下来。也就是说,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如果当时的现实条件、环境因缘无法处理,也不要再挂心,就放下它吧!
曾经有一年台风来临前,我们北投农禅寺因为地势低洼,所以未雨绸缪,提前把所有放在低处的物品搬到高处。可是台风来的时候,还是逃不过淹水的命运,农禅寺淹成一片汪洋,损失很多物品。面对这无奈的事实,我认为既然已经尽力处理了,无论结果如何、有没有损失,都不必那么在意,只要全心处理善后就好。
这就是善用因果、因缘的观念来看待事情。
如此一来,就能够超越利害、得失、成败,不受外在环境的局限,到了这个程度,才算是真正的心胸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