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经典语句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24

禅理经典语句

1、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2、学会包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 满,乃至事业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谁,都要有 一颗包容的爱心。

3、深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如同乌龟缩在壳里一样,要严防各种诱惑引起的欲念,如同关闭城门一样。

4、人总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一时的得意并不代表永久不失意,而在失意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把心态调整过来,就很难再有得意之时。生活很平常,不要想太多,一切平常对待,就能达到快乐无忧的境界。

5、我们为什么会生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有过失。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的缘故。佛陀的心续已经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6、能缘所缘力,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7、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8、醒觉的一念间,就如烛光照亮禅房的瞬间,所有的黑暗和污浊都被一扫而光,只剩下满目佛光摇曳,光明与温暖早已等待有缘人很久。

9、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10、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11、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12、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13、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4、现实生活中,女人往往会爱上和自己的个性完全相反的男人。

15、于真境,不作空解,不作有解,不作俱解,亦不作俱非解,于一念间,一切解心动念总绝。亦无不动之解,所解亦绝,此绝亦绝,境智俱融,于一念间,此谓情开理现,难可宣说,至者当知。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一

16、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7、比丘诸戒,皆属菩萨戒中摄律仪戒之一部分,人菩萨戒应兼学比丘律。弘一《四分律含注戒本讲录》

18、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3经

19、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卷四

20、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莫据目前。——《云门文偃禅师》

21、人生因为有责任而踏实,若逃避责任就是虚度人生。

22、圆机对教,无教不圆,理心涉事,无事不理。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二

23、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者,才能修成正果。

24、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

25、母子更相忧,牛主忧其牛。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4经

26、知心爱人,无须才高八斗家缠万贯,无须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只求一份懂得,一份怜惜,一份陪伴,只求一次真心以待,只求一生相守,只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知心爱人,得之幸运,不得宿命。

27、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关键在于是否虔诚。

28、生活的禅法就在这日常的生活,用一种宽阔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一切,事忙心不忙,人忙心却闲,去化解那些烦恼的重量,不要让那些烦恼在生活里惹事生非,把握好内心的心平气与,不分别,不悲情。

29、天下一家亲,平安时要互爱,灾难来临时要互助。

30、河水.湖水.海水都是壹个整体,它们都会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体验,再度相聚的时候,携带着不同的信息。

31、增上谓外缘,是正报所依,世人不了此,缘劣怨他人。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禅理经典语句(二)

1、要想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要是好样的。

2、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3、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一

4、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5、有爱心的人可以为自己营造壹个积极.友善的世界。

6、当你认识壹个人时,将来他会成为你的亲人还是仇人,取决于你怎么对待,当你遇到一件事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利益还是造成麻烦,取决于你怎么处理,当你得到一件物品时,将来它会给你带来幸福还是痛苦,取决于你怎么使用。

7、世俗凡夫所谈的情是私情.是染著的情,所谈的爱是染污的爱.是不清净的爱,是很小也是很短的爱。

8、施舍财物有舍有得,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9、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心自由。……权要亦有苦,苦在当忧责,闲慢亦有乐,乐在无萦迫。

10、在生理上,我们要照顾身体的健康,适度地注重营养的调摄,但以知足适量为原则,不要被口腹之欲所役使。

11、先生告诫学生:出了山门别对人家说我是你先生。学生不解,先生骂:你这榆木脑袋,要不你怎么让人相信你是得了神授,才这么有学问?学生还是不解,先生当头一棒:看我打不醒你,当今社会崇尚炒作,你不炒能熟吗?

12、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13、经年的厚重,浩荡了取舍,拥有与失去,不过月的盈亏,在点点禅意里都会了悟。贪恋着晨曦的朝阳,云端之上细细临摹着妥贴的篇章,但凡不爱的,皆已悄然拜别,心底的花瓣离开枝头,也还有一点暗香幽远。

14、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15、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16、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17、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楞严经》卷七

18、弃教参禅,不可得道。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19、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于被伤害。

20、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21、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22、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测,有时候其实是一种用心良苦,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23、如果只是全部用刑法来治国.治民,那么会失去老百姓。

24、小与大.微与着,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小,就无所谓大,没有 微,也无所谓着。大小之间.微着之间,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粒米成箩,小可变大,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25、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

26、用纯净的心交赤诚之友,真朋友总能雪中送炭,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27、我喜欢桂花飘香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回望春天,有一种错乱的愉悦感。人生总是那样按部就班,模式化的重复使人麻木晕眩。

28、报应真的会发生吗?佛日:善恶之事,自由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一《佛说阿难分别经》

29、第一须带两只眼,照破两头事,莫只带一只眼,向一边行。百丈怀海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

30、心正,人就正,哪怕身子是歪的,心歪,人就必歪,哪怕身子再挺。没有一块骨头是铮铮铁骨,心骨软,身子骨再硬也是软的,心骨硬,身子骨再弱也是硬的。

3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诚,这是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禅理经典语句(三)

1、菩萨摩诃萨人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2、勇于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于领导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3、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4、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坛经·定慧第四》

5、社会是群体的,只有壹个人好或只有壹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壹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6、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杂阿含经》卷三

7、诸佛众生,本来平等。一《宏智禅师广录》

8、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9、诸法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大般若经》卷四二一,无边际品

10、无法要求他人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但是可以自我要求,将“不可能”的事转为“可能”。

11、在佛家看来,懂得舍弃,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报,在现实中的人 看来,懂得舍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12、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13、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4、忆念便是加持,蒙师友.佛菩萨的忆念,便是蒙师友.佛菩萨的加持。念佛.念法.念僧.念师.念父母.念有德之人,即是接受三宝.师尊.父母的加持。

15、“善知识”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为善者,“恶知识”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张.可导人为恶。

16、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17、平淡之人远离欲望,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 生活的真乐。

18、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不暂停。《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筵还自缠。《佛说无常经》

19、壹个人一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成就多大的事业,这主要决定于我们的心有多宽广,气度有多大。

20、命无定论,是很难理解的事。但是,命却可由自己的愿心来决定。

21、读经书自利利人,可以明心.解义.入定.弘法.护法.超度祈福。

22、真正的菩萨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他是慈悲与善良在人们心中的人格化,所以菩萨就在我们的身边。舍近求远去寻找理想中的菩萨,是永远也找不到的,那只能使自己失去宝贵的生存机会。

23、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24、合心为善,与气同道,互爱扶持,协力推动。

25、能感受烦恼的是谁?能证入佛境的是谁?认为有壹个谁的又是谁?在这 个问题上纠结不清的究竟是谁?此时,正是回光返照的机缘,且莫让疑 情断失,将疑情一并移到一句话头上来,什么是无?无!

26、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27、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28、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29、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嗔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

30、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31、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