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言微言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1

妙言微言

1、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生活就像一架钢琴,白键是快乐,黑键是悲伤。只有黑白键的合奏,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若不尝试着做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永远不会成长。

2、越来越觉得语言是多余,简直是噪音,起心动念不但无益,实是多事,打闲岔。有念头即有染,但习性仍然如故。阿弥陀佛。松涛.海浪,让人心寂静.安息,因为它们扫除我们的分别念。汽车.建筑工地的噪音,碾压我们的心,令它破碎.抓狂。

3、然则无解行之戒,非戒也,无戒行之教,非教也,无戒教之禅,非禅也,无戒教及禅之密,非密也,非戒非教非禅非密,则非净土真因也。非有四种净土,则戒教禅密无实果也。非真因实果,则不显非因非果之心性也。澫益《法海观澜序》

4、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同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证洁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华严经》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5、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亲友善尽义务和责任,你也将得到亲友真正的热爱。

6、释迦牟尼佛说:“不要忽视小恶。火花尽管再小,却会烧掉像山那么 高的干草堆。”壹个人犯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俗话 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而看看她们双手双脚的指甲,都经过美容师修剪,修得又细又长,涂抹得非常红艳,因此不愿用手做家事.洗衣服,工作时还要戴手套.擦护手膏,深恐双手粗糙生茧。

8、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对子女的怜爱没有停止的时候。父母的心总是伴着子女的一举一动,总是随着子女的远离和归来而改变。百岁的母亲会为八十岁的儿子操心挂念,只有当生命停止的时候,这种恩爱才会停止。

9、不自在相为无我相。南传觉音《清净道论·论行道智见清净品》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10、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11、不少人受到伤害,悲苦不已,逢人便诉,泪涕涟涟,以博人之同情。或许起初,人们会为你抱不平,是时日一久,不平已变为不屑,而你却不查,依然喋喋不休,抱怨不已。这时在人们眼中,觉得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12、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13、不能忍的地方,正是每个人最薄弱的地方,强者和弱者的差距就在于弱点的多少。弱者事事难忍,很容易被击溃,强者也有软肋,一旦被点“穴位”,也会垮掉,所以说,只有持之以恒地修炼忍法,才能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14、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15、相思,是一场深沉的酣梦,我在梦里,与你相依。你温柔的呵护着我,笑容依旧是初见时的阳光,你会讲给我听人生的大道理,爱情中的悲喜,还有你心灵深处无人知晓的秘密。你像壹个行者,历经了红尘风雨,参悟了人间山水,修得了如禅的心境。

16、发短信会影响壹个人的运势,如果发出的短信是吉祥喜悦的,产生了好的阳性气场,让朋友们开怀,那当然就“发了”,反之,日常生活中,我们言行举止会造业也会结善缘,所有的因果都在一念之间。

17、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18、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19、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求是只望结果,修是培植因缘。感是得道多助,算是一相情愿。

20、“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还仍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觉吞下去,进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无忍”的自然境界。

21、这是典型的愚蠢。“钻冰”无论多么卖力,都是在寻求“冰”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个比喻十分直观,我们大约不至于真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但是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是不是有时也会出现类似于“钻冰求酥”的行为呢?

22、禅门中有句话,放下便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奢望,或者逃避,更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脱离,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心地的观照与觉察,去除那些复杂,契合与融入生活。水流花开,温暖盎然,这是心地的一种直白,把生命完成了一场佛事,自然而然,欢喜随缘。

23、生活的禅法,在于调整与规范做人做事的态度,不迷信,不盲从,一切事物,物来则应,事去不送,凡事宽宥存余地,只是随缘送年华。矫情,烦恼重,宽恕,智慧增。

24、我们总是喜欢攀缘,不肯随缘。原因是什么?就怕不顺利。但是攀缘是不会得到顺利的,即使顺利也是暂时的,不会有永久的顺利。只有一切随缘,才能一切顺利,只有永久的随缘,才有永久的顺利。

25、学云:“未审和尚还修行也无?”师云:“着衣吃饭’。学云:“着衣吃饭寻常事,未审修行也无?”师云:“你且道,我每日做什么?”——《赵州真际禅师语录》

26、人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创造着地球的历史,如果人类还是那样无视地球的存在,无视自然规律不断做出违逆自然的行动,那时世界末日将不再是空穴来风之谈了。

27、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

28、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

妙言微言(二)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时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少室六门》

2、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3、我们常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心中想了,口中说了,而不去努力实践,再美好的理想与志愿都是“梦”,蚂蚁.蜜蜂虽是小动物,犹知勤于工作储粮酿蜜,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为什么不能发挥才智,去努力工作服务人群呢?

4、应知菩萨发菩提心,所修行愿,所有志乐,广大如法界,究竞如虚空,虚空究竟无穷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法界广大无边际故,我愿广大亦无边际。诸众生界究竟无尽故,我愿究竟亦无有尽。“四十华严”卷八

5、在生命层面,抓住吃饭的本质,按需要摄取营养的人,身体更健康,相反,大吃大喝的人,经常摄取过多的营养,让体内的循环系统超负荷运转,身体很容易坏掉,什么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之类的疾病,专爱找这种人。

6、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7、环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壹个人,而且是根本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尽量创造壹个适于自己生长的小环境,如小的家居佛堂。我们心里有了山门.围墙.大殿.本尊,也才必然会外在地显现出来——外境乃内心的显现。

8、佛告弥勒:若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弥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9、青年换了许多工作,他找禅师抱怨:“我不喜欢重复。禅师说:“佛祖一生,都在重复讲他在菩提树下的觉悟。一生,如用1%力气选择,99%用心重复,每一次都能感受新鲜的力量。用99%力气选择,1%重复,他只能不断重复失败.”

10、我们要知恩报恩,要多为父母种福,多为父母行善事,就是在报父母恩。因为身体是父精母血构成的,我们做一件好事,这分功德就是父母的,报答他们当初所付出的担忧.操心以及种种辛苦和烦恼。

11、生活中会有很多让我们无法承受的负担。如果我们不肯放下这些重 负,就会痛苦不堪,也不会得到快乐。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放下肩负的包 袱.轻松前行,快乐就会悄然而至,烦恼就会悄然远去。

12、壹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凡心斋坊,听了一堂了凡先生

13、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马鸣《大乘起信论》

14、当我们快乐时,快乐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多拥有了什么,而是减少了一些烦恼与执著,当我们痛苦时,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与欲望。

15、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消失了,就像镜子,碎了。能粘在一起,但终究合不在一起,它留下了痕迹,跟着时间选择了回忆。是,忽然仿佛丢了你,我冷的无法呼吸,仰望下雨的天空,我哭着.喊着,泪水渐渐的模糊了视线,分不清是雨还是泪。

16、人心所起的喜.怒.哀.乐,即是烦恼。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或面临壹个新的境况时,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17、佛祖曾用乘筏渡河来比喻自己的说法,其意是说,佛法只是渡河之筏,可以助你到达彼岸,但并不是彼岸。给你一条船,你有了通向彼岸的工具,但不等于已经到达了彼岸,你还需要付出努力,正确地驾驭这条船,小心地应付航行中的风波。

18、大佛坐北朝南,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佛居高临下,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19、佛教的真理犹如虚空,比如虚空既遍于一切万法,又超越一切万法一般。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世俗谛,是遍于一切而立,胜义谛,是超越一切而言。

20、如同人在海洋中依靠船来航行,精神要依赖于物质。又如同船在海中航行要依靠人来驾驶,物质又要依赖于精神。就像人和船在航海中互相依靠的道理一样,精神和物质是互相依存的。

21、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恶,……平等舍苦乐,不灭者令灭。~…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善摄此六根,六境触不动,摧伏众魔怨,度生死彼岸。《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0经

22、问:“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猪之人,如何不许皈依?求皈依应先忏悔,方是真心。如果仍操刀杀猪,是无忏悔之心,皈依之益,恐不能得。”——李炳南居士

23、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

24、对一方有利的事情,对另一方可能有害,当月亮出来的时候,睡莲开花,荷花却闭敛。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5、如果不能给予他人什么,就不要轻易向他人索取,索取的越多,你的债主就越多,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就别想着去改变世界,因为做不到,想得越多必然越痛苦。人生要量人为出,人应有自知之明。

26、回忆中那条乡路,那间老屋,曾经稚嫩从那里走出,而今回归,只是因为那里有我们血脉相依,那里珍藏着渐行渐远失去的安宁与闲适,那份安静足以超脱生活细碎。闲逸朴拙,个中禅意,似乎更易让人体悟生活本真。

27、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要麻烦人家,即使人家不想记账,人情债也摆在那里。你一生能还的人情有限,欠多了还不起。能为别人做的事不要惜力,你送的人情人家都会替你人账。你这一生难免碰上自己办不了的事,如果有足够的人情积蓄,你的难事自会有人替你办妥。

28、现在有很多人,爱子女爱得很苦恼。因为对子女要求过高,子女却无法顺合其意,彼此心中承受了很重的压力,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妙言微言(三)

1、孝道就是天道在人间的人伦大道。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之爱,可以说父母无私.无我的爱,就是天道无我.而无所不是我的大爱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2、证严法师说:“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和地狱, 要怕的是心的偏向。”洪应明说:“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 门,无如寸心挹损。”做人一旦严重偏离道义标准,就会遭到现实的惩罚。

3、拉登死了只是壹个肉体的消失,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问题依然不少,值得人们深思的命题依然很多。消灭壹个肉体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而要荡涤思想的幽灵则极其困难。

4、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生活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是绝不轻松的,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生活的压力就会更大了。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放下心理的负担,轻松简单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5、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6、凡学佛之人,无论在家出家,皆不得以安受坐享为应分,务必随位随力,日作其资生利人事业,不得荒废偷惰。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7、信,从人.从言,即以他人所说的话为信。信,是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而以对方所说为准。信,以闻信为主,而非眼见为实:主观感受上明明有我,可是佛说无我,信佛就要信无我,肉眼没见到极乐,耳闻佛说有极乐,则信有极乐。

8、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9、人生好比登山,越到高处越艰难,真正的对手其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或者是,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的智能.体能.才能极限。突破了极限,无论成为第几,你都是英雄。

10、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11、能看得破,更忍得过 认清了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 热.饱饿.老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 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

12、无论社会变得如何的喧嚣与浮躁,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壹个真正安静的角落。而且,即便没有安静的外在环境,我们也要保持心灵的宁静,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13、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14、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但却被追求快乐的贪念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郑石岩

15、镇定是一门大功夫,是成为大人物的基本素养。儒家修止.定.静.安,佛家修戒.定.慧,都是修镇定功夫。拥有这门功夫的人,“气场”很强,往往让人一见而生敬意,进而产生信赖感。

16、从灰暗的梦境走来,涉过夜晚的黑暗,我在朝霞里拾起信心。手握理想的长矛,挑一盏太阳灯,再次开始为生活冲锋陷阵。怀揣诗歌与梦想,踏着爱的旋律,带着幸福的种子,勇夺下壹个人生的高地。

17、云何忍众生,骂詈及呵斥,心终不起瞋,倍增生欢喜?我为众生医,疗治众病患,若闻恶言已,不起于瞋恚。《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18、心足虽贫不是贫,心贪虽富亦是贫。平常人怀平常心,平常路迈平常步,知足人长说知足话,知足心常交知足客。其实我们每壹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你的爱心时,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19、有人问:“在交际场所一言不发好不好?”古哲学家奥佛拉斯塔回答:“如果你是傻瓜,那么一言不发是聪明的,假如你是聪明的,那么一言不发是愚蠢的。——多做好事,少说好话,不能做好事,就做好人。

20、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21、自我管理是成就人生的基础。壹个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和资格管好他人,才能自度度人。壹个不服从公共行为规范的管理,或者只是被动接受管理的人,像野性的动物一样,终生无法摆脱缰绳的束缚。

22、有人说,爱情都是激烈的,“爱过情殇,不如决绝”。可是,爱情毕竟只是壹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在斑马线的两端。向前走,终生厮守固然好,向后退,潇洒放手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双向的爱情才能开花结果,行走在爱情这条路上时,需要看清红绿灯。

23、誓不与本分间隔,作一佛事,乃至一称一礼,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为一人,乃至交一言,一誓不与本分间隔,阅一书.作一字,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一坐立.一谈笑。玉琳通琇禅师《自励四誓》

24、虽然每个早晨醒来都很开心,但今天尤其特别。连绵的梅雨,阴霾了江南的天。雨丝乱了我的思绪,洪水涝了农家的田。就在今天,晨鸟的欢鸣笑开太阳的脸,阳光拨动了大地的弦。早安,江南,请传递我的欢悦,早安,中国,请抒写快乐诗篇!

25、佛与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只是很多人沉沦于俗世,不能自拔,所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愿意,愿意舍弃一切去修行,你一样能够修成正果。

26、人生就如善变的天气,有晴有雨,有风有雾。这既是莫测的苦,又是多彩的乐。从生到死,就像一场风吹过。走过春夏,卷过秋冬,走过悲欢,卷过聚散,走过红尘遗恨,卷过世间恩情,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生命尽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