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乐享生活
佛语乐享生活
1、生活不要钻牛角尖,有一位禅师写下两句话让弟子参悟,绵绵细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很多弟子猜测纷纷,可能一人打伞行,可能一人在屋檐,可能就是雷阵雨,可能了许多可能。其实真正的答案,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挨了淋吗。
2、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3、要离苦,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要得乐,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净慧
4、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5、抛弃所得,无所执着,甚至也不依赖知识,不追随宗教团体,甚至也不采纳任何观点。不制造任何观点,不推崇任何观点,不接受万物,不依赖德行戒行,这样的婆罗门走向彼岸,不再返回。《经集》第四品,第五章《至高八颂经》
6、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7、密乘要以一切戒为根,密戒为果,故说戒犹种子。一说沙弥.比丘戒如种子,菩萨戒如干,密宗戒为果也。阿底峡
8、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法句经》卷上,罗汉品
9、笑口常开大肚能容,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人时观自在。
10、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1、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分分秒秒,每个时刻都须保持清醒,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可在昏沉中虚度光阴.在忧郁中浪费生命。
12、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是一种超脱,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13、人生的最后,奉献躯体作医学教育,是生命的勇者。
14、修持菩萨道,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5、成就菩萨道,必须经得起磨练。做慈济.学习做人间菩萨,必须认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难时,必须再接再厉去克服。
16、眼色等不名为缚,贪喜为缚,破贪喜故心得正解脱,正解脱心能人泥洹。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17、来人不入门,去不出户,来去无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羚羊绝迹,苍梧月锁,丹凤不栖。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智通景深禅师》
18、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败或障碍,于是悲观失望,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 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恨怨他人,结果落得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其实, 身处逆境而不丢掉希望的人,肯定会打开一条活路,在内心里也会体会到 真正的人生欢乐。
19、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收回,就不会有烦恼。——证严法师
20、我们生活在世间,首先要清净自我的心地,由内在
21、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22、心中有爱的女人是打开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儿一样的开放!
23、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24、依法经商。《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25、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试想,大象这么庞硕的动物,一条小蛇对它根本无可奈何!虽然行为上做不来,但是贪婪之心,竟想将大象吞噬下去,可见小蛇之贪得无厌,我们人会有痛苦,情形也类似于此。
26、人生就是不断的面对,不断的抉择。人生,总要绕过那么长的路,走过那么多桥,方能悟得青山绿水的禅悦之境,尘世烟火中,无论怎样的浮华,也会淹没在这流年的急景中,走过人生的山高水长,最真最美的,仍是那颗纯净安然的心。
27、要让自己眼里的世界美好起来,壹个最好的途径是,清洁自己的心灵。
28、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29、我应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而舍誓愿。不以一众生恶故,舍一切众生。《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佛语乐享生活(二)
1、总有一些人,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一生,总有一些事,会让你在不经意中获得成长。
2、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将它纳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个音符之中。
3、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无有放逸。见他得利,欢喜如己。《菩萨善戒经》卷六
4、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却富有爱心.充满人情味,所以感觉触目所及都是亲切可爱的脸孔,所听到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声音,生活得非常快乐充实,这就是“贫中之富”的人。
5、当你还没有爱上你自己之前,你无法真正的快乐.喜悦.幸福,你也无法把快乐.喜悦和幸福给予别人。还好,每一棵小草,都那么自信,我们才可以看到那一片草原。还好,每一朵花,都骄傲地绽放,我们才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花儿。
6、善用力气的人,不急不徐,善守理想的人,不猛不弛。一志向前.坚定不移,终可达成目标。
7、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经集》第二品,第三章《羞耻经》
8、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和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和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9、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10、悲心如善咒,能咒死者还活。提婆《大丈夫论》
11、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12、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13、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佛陀的格言》
14、在富有爱心的人的眼中,善良却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
15、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不喜欢或是比自己能干的人。
16、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诗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
17、这个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是真朋友,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假兄弟。
18、永远不要为一处风景沉迷,否则会错过其他更迷人的景致。
19、同伴着急道:“命都快没了,扔掉吧!”但这人坚持不扔,结果被淹死了。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20、海是蓝的,云是白的,喜欢这一望无际的孤单与寂寞。用心去浏览海的风情,在静谧的禅意里,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去做。深海佛音,任心底的白莲一朵一朵打开。
21、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22、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23、补特伽罗无我者,谓离一切缘生行外,别有实我不可得故。诸法无我者,谓即一切缘生诸行性非实我,是无常故。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三
24、晴浅翠,杏妩桃萱,婀娜柳丝,冉冉晨曦,楚楚垂婉。几许流云浮尘而来,一池菡萏绽放在心波,静谧如诗,于禅思中定格了落寞的身影。
25、人的命与相是相通的,而相会随着业而转。有人过去的面相看起来很凶恶,但如果他做了善业功德,心生欢喜,行为举止自在磊落,相就会因此改变。所以,命与相都不是绝对的。
26、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壹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27、能升华人格的,不是威权,而是爱心的关怀。
28、汝不应由尊敬如来故,而接受如来的教法,要像用火来检验金子一样,先行分析,然后再做决定。《中部》第47经佛言
29、没有时间老:越忙的人时间越多没有时间老,每一秒钟都可能创造壹个奇迹,每一天都会是壹个崭新的开始。
佛语乐享生活(三)
1、人和人之间要友好相处,与人为善,慈悲为怀互相帮助。即使处于逆境,也要开阔胸怀,任凭他人评说,走自己的路。
2、制心一处,事无不办 佛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故心分两路,事不归情专志笃,三 昧速成。
3、拥有,有“拥有”的烦恼,无,有“无”的解脱。
4、其实,人生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如果你不给自 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5、人之美,在于德,展现于做好事.说好话.发好心。
6、一切心念或善或恶,如闪电艳阳不碍虚空,欲识虚空否?且在话头上参破。 禅病之深浅,且自检点。
7、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8、苦谛是四圣谛之一,也是最关键的一谛。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
9、表面看来,“高”似乎意味着进取,“低”则意味着退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因此“低”最终也能转化成“高”。
10、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做好一件事,便是朝成功迈进了一步。从当下开始,抛却幻想,脚踏实地,一步步为理想而奋斗。
11、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中活泼的运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烦恼障碍与困惑,充实生活,宁静生活,祥与生活。
12、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给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星云《佛光菜根谭》
13、高居俯视,听政万方,寂然不动,感通无碍,言不虚发,一切自成。“四十华严”卷十二
14、我的眼睛对风沙特别敏感,如果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沙尘,我活着肯定毫无快乐而言。
15、精进以持戒为第老死以无常为警策。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16、人营妻子,不观病法,死命卒至,如水湍聚。父子不救,余亲何望?命尽怙亲,如盲守灯。《法句经》卷下,道行品
17、人为了自私的感情,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更会连累到爱他的亲人也受到痛苦的煎熬。壹个人自私爱念的生起,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而仇恨.怨怒,更易造成罪业。
18、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人地狱。《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
19、痛苦.悲哀皆为心造,心中放不下痛苦,痛苦便会一直跟随:心里有悲哀,人生便处处悲伤。如果整个身心都被仇恨怨愤占据了,怎么还能容得下其他?生命自然也因此变得狭隘,活在阴影之下的人生,当然不可能快乐。
20、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21、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无实不坚固,无有我我所。《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65经
22、释迦牟尼佛终生修习慈悲并体现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为慈悲心,在其传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象是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23、自护时即是护他,他自护时亦是护己。……不恐怖他.不违他.不害他,慈心哀彼,是名护他自护。《杂阿含》卷二十四,第619经
24、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人们受到侵害时作出的自然的.正常的反应。所以作恶者不要指望人人都会俯首帖耳地受欺负。
25、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纵使物质生活平淡,也会感到乐在其中。
26、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27、人往往容易忽略人家对我们的恩惠,稍有一点不称意便记恨在心。这就像好的种子不留下,却任由杂草丛生。
28、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