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看穿存亡的禅语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01

佛教看穿存亡的禅语

1、心一片禅台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间盈满潺潺的清音,还有你温润的笑容。

2、设满世间一切众生,悉不知恩,菩萨于彼,初无嫌恨,不生一念求反报心,但欲灭其无量苦恼。《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3、毕故不造新,厌胎无淫行。种憔不复生,意尽如火灭。《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4、静心淡然,潇洒行走,不要在意脚下的那些坎坷,它们都是铺垫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5、是金子,总会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光彩夺目,是千里马,也总会被伯乐发现你的价值。如果我们想通这些,时时反观内省,汲取心灵的营养,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

6、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成为与普陀.五台.峨眉齐名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即传说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7、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而是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8、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每天摄人食物,实际上是在服毒,本来摄人食物是为了补给生命,实际上却在戕害生命,我们最想掐死的是谁?

9、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10、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11、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他人,博爱一定从自爱出发。自爱不同于自私,自私仅为一己之私,自爱则是一种对爱的培养,真正的爱本质上是无私的。

12、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壹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

13、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14、偶尔放空自己吧,抛开都市的喧嚣,放弃没有止境的贪欲,用无欲无求的视线,扫过湛蓝的天空,越过斑驳的树影,让疲惫的心找到栖息的港湾。

15、我们是需要弥陀救度的人。壹个需要弥陀救度的人,不能反过来教弥陀如何来救自己。

16、散光眼看弯钩月有重影,散乱的心看事物也必然重影不清。瞻前顾后,心念波动越大,弯钩月越是分离,乃至幻出第二月。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世界也会变得清晰美好。

17、在这个世界,即使有本事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不念佛往生也不行。念佛,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虽会敲打唱念,而不念佛,是佛的戏子。我们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不要做戏子。

18、心能知足,不会彼此怀疑,心存感恩,则能以爱相待。

19、如树无根,则无枝叶花果等物。如是无明无自性故,行等生起定不可得。无明自性从于虚妄分别而生,非真实生,从颠倒生,非如理生。《梵志女首意经》

20、要在做事业中落实佛法,把事业当成佛事来做。把做好事业看作是修行,也就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21、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22、土豆可以煮.烧.蒸.炒.炸,可以切丝.切条.切块.和泥,吃法尽管不一样,吃的都是土豆。祖师一味的教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不论怎样闻信称念,都必得往生。

23、善和斗诤,专生欢喜。《大宝积经》卷九十三,善臂菩萨会

24、人生如舞台,有人一生劳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论断谁最幸福呢?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最幸福!

25、脸庞因为笑容而美丽,生命因为希望而精彩,若说笑容是对他人的布施,那么希望则是对自己的仁慈。

26、深刻的寓意,冷静的沉思。以冰水喻生死,并且说出了惊世骇俗之语——“生死双美”,可谓参破了生死问题的玄机。生与死相伴相成,循环不已,所以真正的智者,决不至于贪生怕死。

27、因语是指因果的语言,我们只有了解了因果法则,才会明白命运是如何改变的。

28、凡夫众生,孰能无过?吾人自懵懂无知而至体认世事,不论有心或无心之过错,皆须

29、真正的英雄,并不是能打败敌人的人,而是能降伏烦恼的行者。打败敌人,只是一时的战胜。降伏烦恼,才是永恒的胜利。打败敌人其实会制造

佛教看穿存亡的禅语(二)

1、迷失自性太久,养成不善的习气太深,起心动念都是“我的利益”,没 有想到别人的利益,所作所为都趋向于损人利己,以为这样才能在世界上生 存下去。

2、生命实实在在能够把握和感受的只有当下这一念,错过了这一瞬间,那就叫做“时不再来”。

3、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间。《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6经

4、人们往往无法固守曾经炽热的爱,这恰恰说明了爱之难,也说明了爱不仅是最绚烂的那一刻。

5、内心的淸明与宁静对于禅修者至关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法宝,惟有宁静淸明才能专注一切.惟有柔顺才能融化一切。

6、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7、“知足第一富,无病第一贵,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壹个人有钱,如果生活不如意,就不算真正的富有,知道“感恩知足”的人,比较容易体会“布衣暖,菜根香”,当然生活也就容易称心如意,人生会过得逍遥自在,所以说幸福人生“知足”第一富。

8、感谢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没有的怎样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足?佛日:富贵贫穷各有由,夙缘分时莫强求。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因果经》

9、般修行修不好,就环在心外有法而生见取。见取即是对外认同。修行不把原本没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抛丢,却往里面装,装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耕云先生

10、早晨是高高飘扬的希望旗帜,早晨是响彻云天的生命号角。

11、学道人必定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便是入门下手初步。——《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2、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 西东。

13、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14、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5、云水禅心,雾霭焚香,梵音鸣唱,难度的三千红尘业果,天地间佛祖以撵花的姿势为世人普渡众生,便虔诚的告诫,放下执念便是修行,可叹,可叹,情难圆矣。

16、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17、从空无中认识人生,“不空”就没有,“空”了才能有,出家无家处处家,日日难过日日过。

18、受到良心责备的事,就不该去做。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19、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僧粲《信心铭》

20、宝峰高士罕曾到,岩前雪压枯松倒。岭前岭后野猿啼,一条古路清风扫。——《泐潭洪英禅师》

21、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22、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学佛法行者,固然需 要有渊博的知识,但是,见闻知理,如果不能融和于现实生活中,历经事务 的体验,完成落实的修养,则无异于纸上谈兵,不可能表现出成绩。

23、发怒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冲突,闯下很 多大祸。愤怒是片刻的疯狂,我们应该控制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制你。

24、睡前诵念忏悔文,反省一日过失,是为生活的密行。

25、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做好鬼,只要做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太虚《人生佛教》

26、补鞋子的老头羡慕高高在上的帝王生活,可真做了国王,却又觉得痛 苦不堪,难以忍受,宁愿重过自己的补鞋匠生活。人不论在山野还是在城 市,若能自知自足,消除了利欲之心,就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

27、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六祖坛经·般若品》

28、境界超越祈愿升华,心灵境界不断提升超越,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

29、真正的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一脸佛气,他往往就是最平凡普通的一位。因为平凡是佛,众生本平凡,皆可成佛。修行之人,要有这样的自信。

佛教看穿存亡的禅语(三)

1、在这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我们应该寻找自己未来的去处,求得壹个正确的方向。假若常常亲近愚痴之人,则前途将茫茫然,方向也容易偏差。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己已经迷惑不清了,若再亲近愚者,很容易随波逐流,舍义求利,迷失自我。

2、能灭一切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3、托风捎去天涯的问候,在季节的转角做了最后的告别。一帧清宁里,谁会收到,谁会捡起,谁又会把它丢在风里,已无需知晓。念已成禅,绿萝打湿衣襟,依旧葱茏着生长。

4、禅,就在自己与万法应对之处,不能当下坦荡,就会分别妄想.烦恼千差。 妄想起时,切莫用佛性对治,不执妄.不执佛,佛妄宛然,却不碍我当 下之坦荡,到此地步,即可与祖师同心。

5、靠自己,才能有所收获,靠自己得到的收获才会心安理得。无论是学佛,还是做事,都不能像武侠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靠高人输给自己几十年的“功力”,或靠吃灵芝和仙丹等变得武功盖世。

6、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

7、奉行佛法在于正信诚实。南传《佛教格言·法品第十一》

8、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不会爱得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或不投缘的人,则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

9、人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10、如果你还没有办法爱自己,你就没办法爱你的敌人。但当你可以爱自己时,你就有办法爱所有的人。——海涛法师

11、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心故。《优婆塞戒经》卷一,解脱品

12、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13、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4、壹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15、行者诸心.心数起时,反照观察,不见动转,以是义故,名为觉意三昧。智颧《觉意三昧》

16、拜访友人要事先预约,并且准时到达,停留时间不宜太久。

17、口出恶言,恒自伤害,如持利斧,自伐其身。《大宝积经》卷三十二

18、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东西,一旦看见就要忏悔要反省,为明天后天我们要看到好的东西做准备!这就是了凡因语的全部心法!

19、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20、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21、扬善惩恶,虽是老幼皆知极为平常的道理,但80岁老翁历经年久,也未必能做到。对身为地方长官的白居易来说,知道这个道理尤为重要。

22、世间人为了财物,造作无量罪业,所以有句话说:“财欲是祸水。”学佛应认清:世间财物只是给予人们资生而非典藏,要能提起慈悲心.欢喜心.勇猛心而行善喜舍布施。

23、无障碍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24、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王法政论品

25、改革开放以来,前三十年让一部分国人先富起来了。据行者观察,现在已经进入拐点期,要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共同致富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主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和验证理论。

26、唯有在淡泊的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唯有在宁静的理念中,才可以安放我们的身心。

27、无所有,一无所取,这个岛屿独一无二,我称它为涅槃,灭寂老和死。《经集》第五品,第十一章《迦波问》

28、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