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禅语人生的感悟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13

佛言禅语人生的感悟

1、不应该迷恋旧事物,不应该承受新事物,不应该哀伤消失的事物,不应该依附虚空。《经集》第四品,第十五章《执杖经》

2、信得及者即行之,信不及恰莫强为,不是口头说信便信得去,如人说食,终不得饱,纵然口头说饱,争奈肚内饥何?仁者,直须饱去,莫谩悠悠。——《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

3、有句话说:“静时养气,动时练神。”静的时候练气,可以磨练我们的气质与品德,动的时候则要专一精神,将心念统摄为

4、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5、如果这个世界上失信成为常态,守信者一定艰难,如果这个世界上贪婪成为常态,廉洁一定艰难,如果这个世界虚伪成为常态,诚实一定艰难。请不要习惯变态的常态,更不要习惯常态的变态,一旦习惯,这个世界注定不可救药地走向死寂和毁灭。

6、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槃,一味解脱。《佛说华手经》卷一

7、若执本清净本解脱,自是佛自是禅道解者,即属自然外道,若执因缘修成证得者,即属因缘外道。百丈怀海禅师《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8、我预测国内将产生壹个类似于戒毒所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可能叫戒博所。我还有两项预测:一项是不久的将来“微博失明症”.“微博失眠症”两个新的医学名词将出现,一项是微博将导致部分微博客家庭解体,“微博离婚”.“微博私奔”者会日趋增多。

9、如果你知道煮的饭里有一粒米已经熟了,你就会知道其余的米也都熟了,所有事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知道壹个就会知道其他所有的。

10、如四衢平处,有善调驾驷,有善御者,随意自在。如是比丘亲近四禅,多修学已,欲证通法,随心即得,自在无碍。《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四,非问分禅品菩萨虽人诸禅,还取欲界法,不随禅生。《小品般若经》卷六

11、一切心与境,寻觅无可得,此无者则是。三世不生灭,其性无改异,是乃为自性,大乐之实相。故一切境相,皆可为法身。萨罗诃《笃哈歌》

12、心正,才能证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13、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14、中国佛教认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说法道场。

15、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对他人有疑,就无法与人建立善缘.成就事业。

16、人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不但这个身体没有人能为你留住,连感情也可能消逝得令人惊惧。

17、说实话是第一戒律,说实话是升入天堂的梯子,再小的实话也有大的意义,说虚妄不实的话要下地狱。

18、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 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 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19、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菇刍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思惟时,惊怖违犯。《大乘宝雨经》卷三

20、真正的好东西,没有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还有你的.我的,说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人也一样:还有你我,不算好人,没有你我,才是好人。

21、有多少时间,就要走多少路.做多少事。

22、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23、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24、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25、粒青菜种子尚能转粪壤成青菜,化腐朽为神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佛种下在我的心地,岂不能吸收贪嗔痴三毒杂染,化为正觉菩提树吗?

26、有的人布施,是为了积德,以期万事顺利,还有的人布施,是为了给自己造福,为心灵找到安慰的居所。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活着,心灵都要有所依托,否则人生将索然无味。

27、是汝诸人本分事,若教老僧道,即是与蛇画足。此是顿教诸上座。-《灵鹫闲禅师》

28、在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总是害怕错过,在知道了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常常后悔错过不必为此太过伤感,这是成长的代价。今天想要的未必是明天还想要的,人总是在得失.取舍之间慢慢参透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禅。

29、位君子说:我就是个好色之徒。此话既出,举座哗然。君子笑言:看你们这些伪人,吾等俗人谁不好色?金钱官位,华裳浮名,香车美女,名山大川乃至佳肴美味,无不是色。

30、人在世间,不离世俗事。如能厘清人我是非,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善尽本分,圆融人事,即是通达“俗谛”。能透彻了解佛陀说的一切真理,契入般若,心正念定,不被外境所转,此谓通达“真谛”。

31、无所攀缘,亦无所住,而度驶流。《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68经

佛言禅语人生的感悟(二)

1、知足是心灵富足的起点,因为懂得知足就懂得了珍惜,珍惜万事万物会使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是一种难能可贵且能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态度。

2、宽容是性情的空间,从容是作息的空间,戒律是自我的空间,布施是实现的空间,禅定是智慧的空间,单纯是喜悦的空间。有了这些空间,便能发现“真我”的妙用。——郑石岩

3、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4、将放生的心态转为护生,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5、为善者,让人感恩,为恶者,令人烦恼。

6、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页里好像我们年少时的那几朵茉莉也许会在多年后的壹个黄昏里从偶而翻开的扉页中落下没有芳香再无声息席慕容《禅意》

7、任何人念佛,阿弥陀佛都在他的心中盖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验收合格,准予往生”,永不褪色,永远有效。

8、平常心是一种平等心,是一种没有选择的爱,是面对芸芸众生普施甘露.普降法雨的大慈悲。

9、我们的笑容,肯定了我们要平和.快乐地去生活的觉知与坚定。真正的笑脸,源于一颗了悟的心。只要打开心灵的窗户,你就能看到自己内心微笑着的慈悲。

10、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11、谤身,身是色,谤意,意无形。四色法空,无形无造,何所受谤毁者?《佛说法华三昧经》

12、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什么是道德?什么非道德?重视动机与存心,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13、所谓“念兹在兹”,即是手在工作时,心思就在手上,双脚走路时,心念就在脚上,开口说话,精神就放在嘴上。

14、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15、唯有在淡泊的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唯有在宁静的理念中,才可以安放我们的身心。

16、既决定付出,就别图回报,这样,在你付出的同时就已获得了回报。这种回报叫愉悦。

17、幸福的最大障碍是我们自己,如何增进幸福,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唐·龙牙

18、退回拥有之前的心态,心中空无一物,生活自然能回归简单。

19、善知识,当别人染上病痛.惹上官司或遇到其他困难时,尽量为他排忧解难。这是讲交情.讲义气的热心人。

20、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21、在任何情况下,不分别.不攀缘。一念不生,六根就不会被六尘所染污。

22、轻易不要在心中打结,有些结一旦打上就再也解不开。

23、以法自娱,欢爱不舍。《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24、做人当有温,温非天上来。古人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温之”就是补养,补养不仅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没有精神的钙质,人身上的钙质也难有热量发出,更难有暖风习习,吹得百花竞芳菲,以至“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25、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26、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讨厌壹个人, 也不要对他恶言恶语。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你是壹个举止言行优 雅的人,请不要为了壹个你讨厌的人坏掉你的本质。

27、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28、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何处不离别?王菲用空灵的声音唱道:“有时 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 不朽。”千般的不舍,万种的无奈,走到尽头依旧两手空空,结局还是一 样来临。

29、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他人,博爱一定从自爱出发。自爱不同于自私,自私仅为一己之私,自爱则是一种对爱的培养,真正的爱本质上是无私的。

30、德国诗人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真实的生 命应该真实地过,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成功,生 命才有意义。

31、所谓“难过”,并非时间漫长难度,而是心念卡住过不去。

佛言禅语人生的感悟(三)

1、所谓欢乐,所谓痛苦,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感觉之中。

2、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3、以宽广的欢喜心,接受过去所写的人生剧本。

4、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就在日常的做人做事当中。学佛首先就是努力做壹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

5、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然后抓住机会,广结善 缘,布施他人,这样不仅造福了他人,也可以成就自己。

6、零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7、被人羞辱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面对反对意见听,并且思考。犯错年少轻狂未足奇,知错能改真俊杰。谣言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纠缠下去。别人的脸色不必太在意,做自己该做的事。横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8、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优婆塞戒经》卷二,二庄严品

9、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是一对,为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菩萨。

10、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

11、懂得惜福,就会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12、为人应该感四种恩德:一是天地之恩,二是父母之恩,三是三宝之 恩,四是众生之恩。

13、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14、浮生如梦,芳菲几许?轻轻抖落尘埃,把不快留给岁月,把简单留给己,在安之若素里,找一处幽境,让身处禅林,吟一帘春风雅意,谱一曲袅音绕尘,怀一份淡墨诗意,心中方能开出最美的莲花。红尘,惟有一念心静,方能直通彼岸。

15、诸菩萨但观众生有利益处,即便调伏,为护大乘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软语。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16、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此等能为众生障碍,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5经

17、产生灵感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奇事物的不懈 追求。

18、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19、见有见,闻有闻,念有念,识有识,睹无着,亦无识。一切舍,为得际,除身想,灭受行,识已尽,为苦竟。《法句经》卷下,泥洹品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识。灭寂诸识,痛苦就不再产生。《经集》第三品,第十二章《二重观经》

20、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句智慧的禅语,包含着人生全部的真谛。

21、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荡不安也是病。

22、禅是健康之道,禅的功用可以开阔心胸.坚定毅力.启发智慧.调与精神.净化陋习.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炼心志.理解提起.记忆清晰,尤其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

23、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彻悟禅师语录》

24、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经》卷八

25、人生本应互助,以大爱付出,能感恩接受,都是力量。

26、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无障无碍,如焰如化。《金光明经》卷二

27、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善导《劝化径路修行颂》

28、用感恩心疼惜大地万物,生活简单就无缺。

29、人性之富,富在有德,品行之贵,贵在重孝。

30、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初一念.金刚终一念,于中生不可说不可说识,成众生色心,是众生根本。《仁王般若经》卷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