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日佛语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73

壹日佛语

1、不得妄证人,含人罪法,不得传恶言,转相斗言语,不得中伤人意,勿不闻言闻,勿不见言见。《阿含正行经》

2、年轻的佛学院学生问师父如何修持?师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3、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4、生活需要规范,但又不可以把自己变成规范的奴隶,因为死守着规范,就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采取违反常规的方法,重要的是先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

5、学佛的重要性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 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 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

6、身一切善行,口一切善行,意一切善行,是名成就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非问分禅品》

7、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8、多闻圣弟子离绮语,断绮语,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顺时得宜,善教善诃,彼于绮语,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伽弥你经》

9、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佛遗教经》

10、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他人记忆的一部分。尽你所能,成为一段好回忆。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事。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

11、生命与身体,苦受与乐受,只是一心相应,刹那迅速而灭。纵使存续了八万四千小劫的诸天,也不得二心生存于一起。南传觉音《清净道论·说道非道智见品》

12、只要我们改变面对困境的心态,时时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便会从此改变。

13、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14、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15、有心做事的人,是“事因人做”,不是“因人做事”。

16、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17、助念佛号,是安慰即将往生的人,使其心不恐惧,心灵得安详。

18、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见他财物诸生活具,不起贪伺,欲令我得,彼于贪伺,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业相应品

19、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着。《楞严经》卷九

20、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是一对,为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菩萨。

21、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22、每个人都是道场,每个人生都是一部经藏,为人群付出,就会增长智慧。

23、一切心念或善或恶,如闪电艳阳不碍虚空,欲识虚空否?且在话头上参破。 禅病之深浅,且自检点。

24、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数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25、“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我们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让我们从建设幸福家庭做起。

26、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27、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28、父母爱子女的心,就像是泉水由上往下流,那么自然.那么恒久。父母爱子女的心,就像是泉水由上往下流,那么自然.那么恒久,若要子女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却像水由下往上流般地困难。

29、人生第四苦——死之苦。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壹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壹日佛语(二)

1、清扬淡雅之间必沁透着一片悠然禅意,何不念一段经文,为生命注入一股灵性之活水,为自己洗涤那片自在无忧的清凉地。

2、人生于世间,一切都是缘——苦是缘,乐是缘,好是缘,坏也是缘。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你也无法逃避,所以要一切随缘—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养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3、作恶得祸,造福得福,这就像发出的声音有回音一样,又像影子跟随形体始终不离一样,从来都不存在做好事不得好报,做坏事不得恶报的事情。

4、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耕云先生

5、不说是非,不传播是非,不计较是非,更不要为是非患得患失。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6、若人以语言名状心,终不得心。不以语言名状心,亦不得心。语言本是心,名状之故不得也。无言语本是心,不名状之故不得也。种种会当,皆不与自心契。上祖日:默契而已。——《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7、为何对你始终不能释怀,为何始终念念不忘,为何遗忘远比缠绵还要漫长。那颗漂泊于红尘的凡心,何时才可以脱离尘世的牵绊,遁入已向往的禅心,心不动,则不痛,沉寂一生,清冷一生。

8、不传说,斗彼此,导愚冥,护正法,劝进人,使求佛。终无能,别离者。《佛说须摩提经》

9、一切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除。《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0、道之主要三根本:出离心与菩提心,业果非无我非有,正见发生除边执。宗喀巴《菩提道次第总摄颂》

11、人若能启发自我的本性与天职,自然做任何事都会觉得轻松而无怨言。

12、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太虚《佛陀学纲》

13、嫉妒心是无形的利器,伤人又不利己。

14、清晨是美丽无比的,光明泼出山河的色彩,阳光绣出大地的金边,清晨是活力无穷的,鸟鸣奏响生活的旋律,万物传递生命的律动。早安,我的朋友,让我们带着快乐愉悦出发,开始我们新的征程!

15、求法应有正确认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16、堆积得像须弥山一样高的荒草,只要一星星火苗就能够被点燃烧尽,妨碍修行的恶业就像这些荒草一样,无论堆积得有多高,智慧之火都能够将它们一烧而尽。

17、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8、参禅之人千万莫在世间做出绝情的样子,以为此是修行。悲喜之缘应现 之时,且恸哭且开怀,刻意积忍反成病态。习禅者随顺因缘.观照因缘, 眼泪方流,泪从何起?眼泪不止,谁在哭泣?泪干,悲情何去?悲喜之 情怎碍本来面目。

19、佛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为什么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前面讲了,“一切念皆是邪念”,人的言语必然是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某个观点,既然内心所思所想都是邪念,言语自然带着毛病。

20、身体若稍受风寒,或体温太高即不调和,这是对物

21、依赖他人,就会把命运交给别人,而使自己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

22、世事无常,世事风险,谁愿逞能做主,谁就要甘冒风险,不逞能,不做主,最安全。

23、灵魂决不可放纵,肉体却可以放逐。欲望是火,这种火若将灵魂燃成灰烬,那是万万要不得的邪火,若能够使灵魂涅槃,那它就是熊熊烈焰。这是个度的问题,需用心把握。

24、过去的入学一门功夫,一定要拳拳服膺.顺从.尊敬师傅,才能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和真传,如果态度轻慢,不认真学习,必致一无所成。而现在的教育普及,有许多的进修机会,老师也不只壹个,因此学习要有方针,并且要慎重选择良师。

25、这些不良的想法和习惯渐渐地捆绑住你,让你陷入缺乏信心的泥沼里无力自拔,久而久之,你就失去了勇气,于是慢慢沉沦,安于囚笼中。此时,只有你走出囚笼,不再抱怨和诅咒,幸福才会温柔地拥抱你。

26、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27、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弘,言动要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生太忙,则耽误风花雪夜之情!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28、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0经

29、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壹日佛语(三)

1、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法斯亦然,利养故灭尽。《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2、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一瓶兼一钵,到处是生涯。”——《后招庆和尚》

3、当烦恼莫名地升起时,先问问自己:烦恼是什么?何以生烦恼?如此 自省之后,你会发现,烦恼是可聚可散的东西,转境不如转心。

4、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 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5、如果一爱一你注定流泪,那么开春必定发出一爱一的芽蕊,也许一爱一你注定雷轰,那么过后必定绽放彩虹,假设一爱一你注定受难,那么真经里必定蕴藏一爱一的道禅。

6、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壹个时常担心你的丈夫,无论你在工作时还是生活中,他都担心你无法应付,担心你受人欺负。心有挂碍才有爱,心无挂碍哪会有爱?

7、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8、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弘扬净土法门也是易行道。老实说,是阿弥陀佛在弘法,我们的任务是:让众生听到这一声阿弥陀佛。若能念出一声来,便为万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弥陀的事。

9、自心即实相,实相即本尊,本尊即自心。空海《秘藏记》

10、以无着为方便圆满智度,诸法性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11、人生真正的快乐,始于爱惜其他众生。——海涛法师

12、涅槃境界中,无地水火风,无日月星光,无暗亦无明。婆罗门牟尼,以智自觉醒,离色离无色,离乐离苦痛。《即兴自说·婆希经》

13、如果能了悟“诸法无常.诸苦是空”的道理,解脱身心束缚而沉浸于正法的快乐,即是忍辱。

14、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太虚《行为主义之佛乘》

15、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一证严法师

16、应勤修守护正法,谓种种妙法为人诽谤,以理摧伏,显胜义故。“四十华严”卷三十一

17、有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坛经·顿渐第八》

18、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简堂禅师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19、身口及意皆悉柔软,无有轻躁,心常欢喜。《华严经》卷四十二,离世间品

20、若起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人不二法门。《维摩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21、放下:佛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 累劫不可见性。

22、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23、好事从心开始,坏事也是从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念是转变外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关键。

24、这些微不足道的快乐,我们已经视若无睹,因为对财富的热衷已经让我们迷失了本性。只有在面对死亡时,我们才会发现,所有的外物都毫无用处,而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是对生的信念,如果没有信念,人放慢脚步,才能体味幸福。

25、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26、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27、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28、你一念心疑,被地来碍,你一念心爱,被水来溺,你一念心瞋,被火来烧。你一念心喜,被风来飘。《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