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恶语中伤的人
佛曰恶语中伤的人
1、世间之人无知无信,常与诸根而为奴仆,唯见掌中,不观大利,易事不修,难者恒作。《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2、凡看古人语录文字,不可专就一问一答.一拈一颂.机锋峻利.语妙言奇处,以爽我心目,资我谈柄。须穷究他因何到此大彻大悟田地,其中自叙下手功夫,刻苦用心处,遵而行之,所谓何不依他样子修也。袜宏《莲池大师语录》
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4、当智商高于情商,凡事将斤斤计较,当感性高于理性,情绪将仿佛不定,当欲望充斥内心,心态将难以归零,当主观轻视客观,事实将难成依据,当理念信念缺失,人生将随波逐流。
5、心口如言行一致,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壹个人倘若说的是“织锦缎面”,做的是“破麻袋片”,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入,怎么让人相信?
6、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7、人性本善,找回一颗向善的心刘善人说:人一生的寿命是有数的,福分也是有数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数量。我们不能被这个数拘住,我们得夺数.挪数。怎么挪?
8、忙碌的确是一种生活状态,但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拥有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并用岁月将其风干成一种曾经奋斗的记忆,才是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方法。
9、禅心之中,何处有恨?其实,太遥的,不是烟霞,不是明月,是人心。禅心不语,于是得乱世清幽,禅心不歇,于是得一世清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鸟一天堂,生命若弦,双手弹指之间,处处都是禅意。修得玲珑之心,莞尔一笑,此后,步步生莲。
10、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修佛就是修自身。佛在心里,不在座上,经在路上,不在西天。
11、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应起侨慢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质直心,不应起谄诈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调柔心,不应起刚强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安乐心。《大般若经》卷三二四,真如品
12、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轻易地发怒,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恶化了冲 突,得不偿失。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 制你。
13、学佛,而囿于善恶观念,是初机,或门外汉。人有是非,佛没有是非,人有善恶,佛没有善恶。善恶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恶。超越是:虽然存在着,却无障碍。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碍,不能超越,乘上飞机,地面山河依旧,但却无障碍。
14、感恩是最好的习惯。壹个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会 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平和与快乐。壹个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识,那么人生处处 会有欢乐.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机遇。
15、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四耕田商贾,泽地而置牧,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6、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17、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所做的哪怕是细小的事.单调的事,也要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体现自己的最好风格,并在做事中提高素质与能力。
18、凡经律论,宜互学习。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19、感恩入怀,一种平与的情愫在血液中缓缓流淌,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花开花落,不再黯然神伤。如此境界,仿似置身于云水禅心之境,一念清幽,何惧风雨,细细品味时光的静好,不言山高水远,只念风过留香。
20、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你根本不可能凭懊恼一下子就消除懊恼.解脱烦 恼的。再加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所以应该做的是尽量少把精力用在对过去 发生的事的反思中,放下,就可以轻松,就能继续前行。
21、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22、假若真有上帝,我以为,天良就是上帝所派常驻人心中的代表。不但是你的顾问,也是你的卫兵。若听它的忠告,它就能使你心安意闲,无所畏惧。若违逆它的指导,它就能使你心烦意乱,肉跳心惊。
23、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24、在为人处世中,善待他人能较好地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使人们同心协力营造壹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25、其实,人们的快乐和痛苦取决于内心的选择。如果你决定让一切显得不顺心,那只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不顺心,没有什么是令人满意的,如果想要快乐,你就需要告诉自己一切都进展顺利,生活过得很好。
26、除了算命之外,有些人也很讲究“风水”。其实,福人居福地,任何屋子.任何地理,都与居住在此的人过去所造的福业.恶业有关,由不得人,因此,一间屋子的位置,若只凭粗浅的见识来论定风水,则居住下来一定不会平安,因为居住者的心态已经受到影响。
佛曰恶语中伤的人(二)
1、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错,甚至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就会劳而无功。不论干什么,都要开动脑筋抓住关键,掌握正确的方法,仅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够的。
2、在顺境中修行,永远都不能成佛。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吃再好的草,驴也不会变成骏马,吃再好的丹药,人也不会变成神仙。
3、有一句禅语叫掬水月在手。虽然月亮在苍天之上,但是如果我们开启智慧,掬一捧清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可以出现在掌心之中。人生也是如此,如果能在生命的极点奋力一搏,或许会看到一处全新的景观。
4、在这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我们应该寻找自己未来的去处,求得壹个正确的方向。假若常常亲近愚痴之人,则前途将茫茫然,方向也容易偏差。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己已经迷惑不清了,若再亲近愚者,很容易随波逐流,舍义求利,迷失自我。
5、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路有多宽,心就有多宽。如果无路可走,无处可去,被逼到墙角,不怨他人,只怪自己心窄。
6、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7、多数人并不向往崇高的境界,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心灵飞越尘俗的奇妙体验,也不相信世上还有比眼前的小乐趣更好的东西,因此缺乏向上追求的积极性。菩萨与凡夫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稳定的情绪是人生成就的关键因素
8、墨守成规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打不开通向成功的大门。因为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往往是没有现成的钥匙的。何况,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头脑灵活,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人最需要的不是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阻碍思维的石头!
9、人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别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知道将来能如何。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把未来建设得辉煌无比呢?
10、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以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挫: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11、有些人看起来口齿笨拙,其实是在隐藏自己的才干,遇事却往往成竹 在胸,计谋过人。过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大人有大量,这大量 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会显山露水。
12、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大乘宝云经》卷七
13、问:“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此三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为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宗教箴言录》
14、教一人令得须陀洹果,是人得福德胜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教一阎浮提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摩诃般若经》卷十一,十善品
15、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幺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6、私心是壹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壹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17、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少室六门》
18、信任别人的人,日常待人接物多么与众不同!有一次,我听见壹个人形容他所认识的壹个女人:“她见到人便伸出两只手来迎接,仿佛是说:‘我多么相信你!单单同你在一起,我就觉得非常高兴了!’而你离开她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自己想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19、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马鸣《大乘起信论》
20、禅修可以使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增进身体健康,祛除种种疾病,安定心灵精神,增长般若智慧,彻悟宇宙真理。
21、生活的禅法,在于突破心地狭隘的界限,经历过人生的风景,穿梭于人生的艰辛与痛苦,能够看清自己的态度与方向,让人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化解性格的缺陷,成为一种心地的力量,人生冷暖都平常,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人生什么样的过程。
22、家庭贫穷,生活拮据,不一定是因为运气不好或社会分配不公,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运气再好,社会分配制度对自己再有利,迟早必然陷入贫穷中。《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所谈的六种“钱财日耗减”的不良习惯,正是许多人变贫的原因。
23、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给予它正确的认识,给予它充分的理 解,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 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 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24、生命虽然是充满苦恼,但也同时满载珍奇。留心察觉,才会发现生命 里的痛苦和美妙。遇到痛苦并不是要自己沉迷于痛苦之中,体验到生命的 美妙也不是要自己迷失于其中。
25、生活再忙,总有休息的时间,利用休息时间,就可以静心打坐,也可以参禅悟道。甚至忙着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禅师所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因此,不要怕没时间,只怕无心。
26、放下悭贪是布施,放下恶业是持戒,放下懈怠是精进,放下嗔恚是忍辱,放下散乱是禅定,放下愚痴是般若,放下虚伪是真诚,放下污染是清净,放下傲慢是平等,放下愚痴是正觉,放下自私是慈悲。
佛曰恶语中伤的人(三)
1、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诸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净慧
3、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越是富有的人,越想
4、天子让你做官,给你发俸禄。有吃有喝你还不知足,还动手贪污钱财。总是怀着一颗盗贼的心,总是张着一张像饿狼一样的大嘴。直至有一天枷锁忽然上身,脑袋瓜落地。
5、古来不惜身命弘扬佛法的人,是因为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佛法能带给一切人类.一切人生最根本.究竟的利益,那便是涅槃。这是一切物质.经济.文化.艺术.科学.宗教.哲学无法取代的利益。
6、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7、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数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8、我们若要避开无义之事,就得“不亲愚人”——愚者是指没有智慧,完全只为自己着想,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人必须时时“思从贤善”——常常追随贤人善士,如此,就可增长智慧,若时时附从善人,承受他们的教化,就能增加福德。
9、佛陀告诉我们,人都有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福是不可以量化的,只能感觉,知足为福。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走。
10、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
11、佛说:不要亲近恶知识,也不要跟愚者共事,应当亲近善知识和人中最优秀者。人性本无恶,模仿.亲近恶知识,时间长了必然种下恶根,看不见的危害直至终生。
12、人生最有价值的,就在壹个信字,若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就是半个人生,也是不健全.残废的人生。因此要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必须先在人群中建立让人信任的人格。
13、如今,有的人为了钱和权,凡事斤斤计较.巧取豪夺.明争暗斗.坑 蒙拐骗,误以为钱和权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快乐。于是,就算是家财万 贯的人,满足了壹个又壹个更高的欲求,直至生命耗尽,依然无法摆脱金 钱的左右。
14、真诚地感恩逆境,它是一次人生的淬火,让我们得到锤炼,它是壹个课堂,让我们学会了刻苦.忍耐.淡?白和宽容,它是一块“试金石”,使我们体味真正的友谊,真正的朋友,体味壹个冷暖人生,
15、我们应该以真诚和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和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16、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 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 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17、伏尔泰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 位优秀人物的身旁总会萦绕着各种纷扰,对它们保持沉默要比寻根究底明 智得多。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那些纷扰。
18、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壹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19、平凡绝非浅陋,绝非自甘平庸,更不是不思进取。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承担了责任,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平凡人也同样具有魅力,平凡人同样也是高尚的人。
20、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1、生活中不应该存在失望和绝望,世界是美好的。不要总是因为一点小 事而失去生活的希望,不要轻易发脾气。对生活应该充满希望,因为生命 中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努力.去争取。
22、所处的时空不同,我们总有视野的死角,你看到的远不是事物的全部真相,或许真相正好藏在死角的那一边。与其抱怨,与其失望,不如多走几步变换一下时空。不同角度的呈现可能改变世界,也可能改变你。
23、汝等苾刍由二行相,应当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应善作意,善作意已,应善观察,善观察已,应善安住,善安住已,应同地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应同水界.火界.风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本事经》卷五
24、无常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25、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