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禅味语句
早晨禅味语句
1、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感恩的心,都自觉地感恩,我们的心态会非常之平和。这有利于我们心胸的开朗.烦恼的淡化.人我是非的消除。
2、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3、第一善知识,能呵责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阿底峡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4、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印光师
5、金地藏是我的邻居,与他为邻我发现好处多多。最大的好处大概有三:一是认识了平等,王子和平民身份不是绝对不可互换,二是懂得了慈悲,众生渡尽,方正菩提,三是理解了无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6、若现世欲及后世欲,若现世色及后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则是魔饵,因此令心生无量恶。《中阿含经》卷十八,《净不动道经》
7、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8、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9、如树根深固,虽截犹复生。爱意不尽除,辄当还受苦。——《法句经》
10、君子行事目标远大,小人行事鼠目寸光。
11、偈云: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任何事物,都像草木生长一样,有繁茂时,有枯萎时,如果想荣怕枯,就会患得患失,乱了方寸,如果任荣任枯.得失随缘,自然身心安泰。
12、道德被人嘲笑,是因为假道德的人太多,善良被人嘲笑,是因为伪善者太多。
13、穷人的烦恼,不是源自房子太小,也不是因为孩子太多,更不是因为太太的性格暴躁,而是因为他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14、改除习气,不与人计较声色,要与自己计较是否精进。
15、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16、在人际交往中,偏执于“我是对的,错的是别人”,毫无意义,关系的疏离,感情的疏淡,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为了无意义的偏执而蒙受损失,显然并不明智。
17、菩提不求死后悔。“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身强体健时不知修行,无常来临只好劳烦别人超度了。
18、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19、行善是本分.付出无所求,不执著“善有善报”,自然轻安自在。
20、开口不说他人非,闭目心中生莲花。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与。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21、国足的历任和现任球员不代表国足,我对国足的未来有信心。不相信中国这么大就真的挺不起壹个国足。需要足球的冲击力!
22、我们若能把一切工作.一切付出,都认为是自己的本分事,这就做到了谦虚的修养功夫。
23、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24、杯水,乱搅动的时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来就能看透了。打坐是口头称谓,实际叫坐禅,也叫正思维修,还有行禅.住禅.卧禅等称谓。打坐不必是照释迦牟尼佛一样盘腿打坐,全世界归纳起来打坐的姿势大概就有90多种。
25、结善缘,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结善缘,得道多助。
26、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我们的行为,要做到小乘的行为:少欲知足.谨慎取舍。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众生。我们的见地,要达到金刚乘的见地:悲智双运.轮涅不
27、菩萨起欲界欲,不观对治.疾除灭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勤欲灭,欲心犹起,是名不犯。如欲,余盖亦尔。《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28、在经济富有.政治自由时,更要提升精神文化,让人人的心灵净化。
29、世界上的每壹个人,都要追求幸福,有壹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在的情况。记住:微笑能改变你的生活。
早晨禅味语句(二)
1、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虽复尽其边底,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一,引《大智度论》
2、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
3、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4、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水冻了,我在河畔等你。命累了,我在净土等你。们安息了,我在佛前的莲池中等你。
5、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往天上飘,一切都自然与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6、人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总是束缚着人的身心,就像是套上了枷锁一样。
7、命无定论,是很难理解的事。但是,命却可由自己的愿心来决定。
8、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悉。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九
9、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
10、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1、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人。真歇清了《角虎集》卷一
12、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乃成 功之母。
13、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华严经》卷六十三,入法界品
14、报恩,就是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对一切事.一切人都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不要把自己和自然.社会对立起来。
15、如果心境能够做到善良,那么又何必在乎别人对你的赞美与诽谤呢?
16、我们总是憧憬着未来的美好,为了自己设置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却从来没有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经历了现在的苦,才会有以后的甜,我们每一刻都在期盼,盼望着那个最美的时刻出现,但也因此错过了人生路上很多美好的事物。
17、人生是否有价值,不在于他人眼光,而在于善用生命良能。
18、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 己,就会把自己给忽略.耽误。自信是人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 己,做一颗明珠,而不是做粪土。
19、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20、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壹个人是不是人格完善.品德高尚,关键就在于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21、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为佛命。净土念佛是归命,归命弥陀,获得佛命。革命则难,归命即易。革命苦,归命乐。
22、你耐不了这痛苦,是因为你原本慈悲。好人,是行走在这个世界永恒的慈悲,也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暖和希望。
23、持咒若坏戒,不得上悉地,中品亦不成,亦不成下品。佛于毁戒人,不说咒成就。《文殊根本大教王经》
24、烦恼皆由心生。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如果你是为昨天的事而烦恼,那你不够潇洒,因为“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
25、如果我们足够善良,足够完美,还有人对我们冷嘲热讽,还有人紧抓着我们卑微的过去取笑我们,我们可以不必在意,只须丢掉那些坏脸.色,坏的评价,淡然地面对一切是非功过,我们会过得很快乐。
26、我们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时刻要想着丢掉什么——丢掉无明.烦恼.贪嗔痴。我们无所求,最后会得到一切——得到我们本有的清净光明.自在安乐。
27、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28、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29、所以,很多人听到真理时会觉得不好受,因为每句都像针锋一样刺中他的心。但是如果不逃避,诚恳接受忠言之劝,且承认已做错的事,就能增长智慧善根。
早晨禅味语句(三)
1、根普被,是指佛法可以使上.中.下根机的人同沾法益。知识高的人,觉得佛法广博精深,知识中等的人,觉得佛法受用无穷,知识低的人,则会觉得佛法给了他依靠。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3、万事皆有自然定律,任何事物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4、要能“观世音”。芸芸众生,能观看听闻.能省思修行社会上有什么声音?山河大地有什么声音?而自己的内心又有什么声音?是怨天尤人的声音,还是惜福感恩的声音?
5、以有空义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6、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7、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维摩经》卷中,不思议品
8、谈“利’’要谈天下利,说“爱’’要说众生爱。
9、思想教育:思想要纯正,见解要正确,学习吃亏忍耐,经常忏悔改过,不断进步新生。
10、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信任,这样的世界如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所有的人都不敢轻易迈出脚步,因为不知道前面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人世间如果没有了爱,这样的人世仿佛宇宙中流浪的孤星,永远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
11、许多人生活得空虚.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求得太多,求而不得,求得了又不满足。被欲求紧紧缠身,不得片刻安宁,又怎么能够活得简单自在呢?
12、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龙树《十二门论》
13、功名.利禄.美女,是男人的三道坎,哪一道坎上不是尸横遍野.血雨腥风?哪一道坎上没有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身体和心灵的战争是这三道坎上永恒而唯一的风景。
14、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15、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16、要真正了悟我们需要禅修,时间与心,这些全都是有主客体的,结合主客体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是无法通过仅仅看一本书来体会的,你必须思维与禅修。
17、地震是天灾,我为日本遭遇强烈地震悲悯,并且真心地为日本震区人民祈福。战争是人祸,希望遭遇大地震的日本从此懂得真正的反思。天灾和人祸的属性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同样悲惨。
18、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
19、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20、淡泊名利,而只有超越了功名利禄之心,才有成就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便是庄子人生世界里的“逍遥游”。
21、若人信心,无有智慧,是人则能增长无明,若有智慧,无有信心,是人则能增长邪见。《大般涅槃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
22、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牛处故。《圆觉经》卷上
23、无论任何学问,任何法则,倘使脱离了人生,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虽然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现证,但它也是人生的最高生活艺术。——耕云先生
24、世间人只要与有名望的人交上朋友,拉上关系,便觉得自豪,我加了阿弥陀佛的盟,与观音.势至合作共事,参与菩萨海众功德分红,怎么不欢喜自豪。
25、众生因为认识不清,所以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认为乐,也因心性颠倒而造作许多堕入地狱之恶业。
26、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并非完全由客观环境造就。
27、慈悲喜舍感恩图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