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语悟人生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2

佛心禅语悟人生

1、与其担心社会现状,不如化作信心,并付出一分爱心。

2、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世亲《俱舍论》卷二十九

3、灾难是平安的杂质,可你哪能一生平安?痛苦是快乐的杂质,可你怎能找到永远的快乐?背叛是忠诚的杂质,可你怎能找到生死不离的胸怀?

4、进止安徐如象王,勇猛无畏犹师子,不动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众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5、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6、天天禅语】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7、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世亲《俱舍论》卷三十

8、不悲不喜,不忧不惧,淡然,从容,任世事如流,内心安之若素,或许,只有山川草木才有如此的通透与禅悟。

9、把心胸放开,自然就可断除烦恼。为何人会有烦恼?是因为心胸狭窄,容纳不了不喜欢或是比自己能干的人。

10、往事随风,亦如烟亦如梦,若心事禅定,将光阴里的往事一一串联安放,禅悟中,静然观之,堪那青藤往事,自会如诗如歌,绕指成香。

11、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壹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12、当我们心怀感恩,常常讲别人的好话时,我们也会同时身心愉悦,阳气充足。

13、不要抱怨,任何抱怨出去的,最后都要自己收回,不合算。

14、佛心禅语】 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什么处驻足?”师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随法真禅师》

15、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不增不减经》

16、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就在于义与利之间而已,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则完全贪图利益。

17、佛心禅语】 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 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18、“因果报应”说不是佛家独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必然都存此说。好莱坞的大片,最后总是坏蛋遭殃,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坏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准得遭报应。

19、颠末禅师的一番开示,信徒终于会心过来,以后全力地改掉了焦躁的本性,再也不等闲发性情了。

20、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今人们学习总是不得法,好比不能辨物的羊,只要是触到鼻子的东西都吃进口里。

21、人生苦,要苦得有价值,不离菩萨心,不离教化众生。

22、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23、保守传统,恪守传承,信仰永不改革。随顺时代,随顺众生,弘法必须开放。

24、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25、正能量语录】禅学上有壹个论断: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

26、我们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这种受用来显异惑众,而是用来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们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27、佛心禅语】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28、病亦不生,药亦不存,方为健康人。疑问也没有,答案也不需,方是无惑人。 诸位,若欲身之健康心之无惑,各自努力!

29、天天禅语】无论路途坎坷或平坦,都应感恩铺路的人。

30、天天禅语】幸福不是财富多.权大.位高,而是自在.快乐.平安。

31、向生灭处究取无生,向差别处体会平等,向烦恼处直认菩提,在世间法上落实佛法,在做人做事中勤修众善,在尽职尽责中广度众生。

32、佛心禅语】 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现在,同时也能掌握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海涛法师

33、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规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而善于思辨的人则不会拘泥于常规思维的条条框框。

34、你时刻要记住自己是谁:壹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这世界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记住了,你就坦然了,就有很多理由快乐了,你的幸福感也会与日俱增。

佛心禅语悟人生(二)

1、无原则地迁就壹个人除非是还债,否则,就一定是在放债,且还是高利贷。

2、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四十华严”卷十七

3、在团体中,若执著“我做我的事,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我不管别人的事”,这样是不行的,应彼此扶助,互相帮忙。

4、内心财富无价宝,造物忌名尤忌财,钱财为何保不住?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保富亦保福。

5、因解成行,行成解绝。延寿《宗镜录》卷三

6、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7、不可滥用义工,不可随意支使信徒,对义工要尊重.教育.提升,并给予未来发展的机会。

8、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9、爱无过于己,财无过于谷,光明无过慧,萨罗无过见。《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6经

10、若有修空者,顺空而取空,观空与色殊,不名真观者。《大乘理趣般若经》卷七

11、佛心禅语】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若知佛所为何事,则不耽著文言,若知我当为何事,则不贪逐名利。——《法语一》

12、要能“观世音”。芸芸众生,能观看听闻.能省思修行社会上有什么声音?山河大地有什么声音?而自己的内心又有什么声音?是怨天尤人的声音,还是惜福感恩的声音?

13、向心底深处问:我这样做,对法门有利吗?对众生有利吗?弥陀欢喜吗?久之,就能听到弥陀的无声之声,确知弥陀与我同在。

14、佛心禅语】 壹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壹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佛陀的格言》

15、佛心禅语】 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大似水中捉月。——《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16、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17、有人因邪僻的心理.错误的见解.龌龊的念头施舍财物,是不净布施。

18、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19、所谓“觉悟”,是懂得什么是人生,该做什么事。

20、住三世无碍智戒者,以身语意合一,不作一切诸法。云何为戒?所谓观察舍于自身,奉献诸佛菩萨。《大日经》卷二,入曼荼罗具缘真言品

21、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22、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23、佛心禅语】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外有 人,天外有天。做事应当谦虚认真,不要满足于现状,学习要深入细致, 不能心浮气躁。

24、爱欲之于人,犹执炬火逆风而行,愚者不释炬,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

25、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肯从小事做起。因为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只是一味地盯着大钱,就很难发现和把握生活中的机会——小钱都抓不住,怎么能抓住大钱呢?

26、壹个人,平时多积阴德,多做善事,将自己打造成一道风景,自然会引来贵人。

27、人生如行云流水,持一颗宁静,质朴无瑕的心,身在喧嚣,走在红尘深处,顺应自然.顺应社会,明了禅意,方能修得禅心。

28、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29、所谓的烦恼,并非以人的生活物质作标准,而是以心境状态来分别。人若不知足,就永远处在烦恼中。

30、宁静,是壹个人心灵最强大的力量。面对纷扰的外在世界,我们应该将内心的安静作为修行,不断过滤心湖里的种种杂质,让生命恢复纯净本质。

31、壹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的。如果视别人如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

32、禅语悟道】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和,消除一切的灾难。

33、行事.处世不以一己之爱好喜恶为标准,不可陷常住于不义,要有与佛教.与常住同体的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