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人生的智慧大道理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9

佛曰人生的智慧大道理

1、我是我自己的朋友也是敌人,我是我的合

2、壹个人如果连对手都没有,是寂寞而可悲的,壹个人如果树敌太多,是可悲而寂寞的。

3、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

4、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5、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6、谁逃避自己的责任,谁就会被命运捉弄,失去

7、生的罪与福,都是人自作的。最可怕的是人,最可爱的也是人。

8、佛说:享受饮食,应当如服药一样,不因好吃就多吃,不因难吃就少吃,只求其能滋养身体.消除饥渴。这就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汁,而不损害花香及颜色。

9、人生无常!社会需要你,就必须赶快付出,今天走得动,就赶快起步走。

10、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不管境遇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不自轻自贱,不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则,即使再有才能,也如同蒙尘的珠玉,被人视为毫无价值的沙粒。

11、受持戒律得证圣果,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12、胸襟宽一些,心界广一些,自我少一点,众生多一点。给精神一座茅草屋,给灵魂一处栖息地。

13、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中论》卷一,破因缘品

14、站在他们身边,我会不由得自惭形秽,我开始反观自己,细心体会着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慢慢发现自己的心似乎在偏离最初的航向,偶尔也被外物所扰,深陷困惑,常常忽略心灵内在的情感需求。

15、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印光法师文钞·复高劭麟书》

16、佛光普照众生,即使是对做尽坏事的人也不例外。改过迁善是任何人 在任何时候都可从而且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原则,尤其是对于那些所谓的 “浪子”,意义更为重大。当然,想要改过迁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错。如果你 冥顽不灵,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17、天下一家亲,平安时要互爱,灾难来临时要互助。

18、自性自度,苦海需要你自己趟过,才能成佛,如果你还在等着别人来度你,那就永远也得不到解脱。壹个人只有自己来承担自己,才能真正走上解脱之路。没有别的路了,你剩下的只有向你自己求救,打开自己的心门,点燃那盏心灯,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避难所。

19、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20、不知足的人,即使再怎么富有也常感缺乏,与贫困的人相差不了多少,而贫苦的人虽然物质缺乏,但如果知足,他的心灵也会很富有。

21、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大乘宝云经》卷七

22、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人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

23、著述须从自己胸中流出,方可光前绝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24、与其悠回九转拿不起放不下,内心纠结,不如静守时光心无杂念豁然开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禅心如莲,摒弃内心的挣扎与虚荣,你会发现生活永远美好。

25、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净化和使入神清气爽的因素,并且开始转化我们自己的痛苦和这个世界的痛苦。

26、人的心理病态,多数是由于对外的要求无法满足而产生。先生要求太太温柔,太太要求先生体贴,父母要求儿女孝顺,子女要求父母减少约束,婆婆要求媳妇守分有礼,媳妇要求婆婆减少啰嗦。

27、诸智慧者,于无文字假说文字,然不着文字,法性无碍,是故智者不碍文字。《大宝积经》卷一百,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28、修行要防止三种心:想速成的心.恐惧的心.懈怠的心。

29、喝酒有六个弊端:损失钱财,损害身体,容易引起争斗,容易留下坏名声,心里容易产生愤怒和暴躁的情绪,丧失理智,减少智慧。’

30、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看穿功名利禄,看透胜负成败,看破毁誉得失,从而享受一份恬淡的幸福。

31、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堂,都不能满足我们难填的欲壑和过分的奢望。能够尽量使自己豁达些,不因任何琐事而烦恼,就会使我们心境恬适,安之若素,使我们周围荡漾着神圣的和谐之声。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佛曰人生的智慧大道理(二)

1、一切法性,一切法相,有佛无佛,常住不异。《佛严经》卷二十六

2、如何达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养“能舍”之心,方达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

3、纷乱的俗世,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内心掘一座莲池?青莲开则净土在。

4、不要以为目前很富有,财产很多,福已经足够了,不必急着再造福,要造福也须等到自己没有责任负担的时候。

5、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感恩,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充满喜悦.充满幸福.充满团结与和睦。

6、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着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

7、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8、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0经

9、佛说,当凡夫执著于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你虽然不能和佛相比,但你却可以努力根除身上的妄执。

10、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11、如果我们在处理感情生活时,能够体悟“从占有到奉献”“从多情到无情”以及“从有缘到无缘”,一定能够升华净化感情生活。

12、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13、提放自如,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大彻大悟,是感悟人生的喜乐哀愁之后的身心空灵,也是一种走到蜿蜒小径尽头之后的豁然开朗,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

14、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15、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

16、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17、不以四摄摄取众生而调伏之,不知众生上中下根,足名魔业。《大集经》卷十一

18、“小”不可忽视:脚下开始,毫末做起,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19、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20、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 己,就会把自己给忽略.耽误。自信是人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 己,做一颗明珠,而不是做粪土。

21、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2、觉性形之于语言,必然是清净语.慈爱语.柔软语,由此而达至我们的口业清净,觉性见之于行动,必然是慈悲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由此而达至我们身业的清净。

23、常有人问:“应如何修行?”师言:“注意外境来时的一念之间。”

24、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

25、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

26、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27、世未足称累也。世间法,如为子而事亲以孝,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伦庶物,一一与道非碍。所贵者,任理随缘,无心顺应而已。……务了明此一大事因缘,是谓出世。如是,则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参禅,不离俗而人道也。莲池《云栖遗稿》卷一

28、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 的真理。

29、弘法才是硬道理,救度众生才是硬道理。一切为弘法救度众生服务,一切为弘法度生让路。

30、处世如骑马,当马向高处爬时,仿佛是你得意的时刻,越得意越要谦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则仿佛失意时,固然周遭的情况是往下坡走,我们却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31、有这样一幅楹联:满腔欢喜,笑看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没错,它说的就是弥勒佛,见过弥勒佛的人,往往都会陶醉于弥勒菩萨无与伦比的朗笑,更羡慕他的超级大肚子,但又有几人能够参透其中的禅意呢?

佛曰人生的智慧大道理(三)

1、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浮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2、禅,就在自己与万法应对之处,不能当下坦荡,就会分别妄想.烦恼千差。 妄想起时,切莫用佛性对治,不执妄.不执佛,佛妄宛然,却不碍我当 下之坦荡,到此地步,即可与祖师同心。

3、懂得惜福,就会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4、如果梦想还很遥远,你尽管勇往直前,如果梦想举步可入,你则需小心翼翼。因为一旦走进梦想,梦想可能就成了另壹个现实,并不一定比曾经的现实美好。

5、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6、阻碍是一种赐予:泥泞才能留下脚印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风雨中的人生,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7、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则,不要牵强应酬,常去应酬,往往度不到对方,反而会被拖下水!

8、来的欢迎,走的目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若处,冷暖自尝。

9、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10、好读书不求甚解,得其精神,不拘泥于文字穿凿。

11、生而有利安,伴软和为安,命尽为福安,众恶不犯安。《法句经》卷下。

12、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会很痛苦。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以为别人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13、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提婆《四百论》

14、没有经历过某个方面的事情,就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

15、心正,人就正,哪怕身子是歪的,心歪,人就必歪,哪怕身子再挺。没有一块骨头是铮铮铁骨,心骨软,身子骨再硬也是软的,心骨硬,身子骨再弱也是硬的。

16、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或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学会怎样清除破坏我们舒适.幸福的生活和阻 碍我们成功的情绪敌人,是一门最精深的艺术。如果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 绪,你的人生就会是一片美好前程。

17、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18、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生情,万劫羁锁。德山宣鉴禅师印光《印光法师文钞·复谢诚明书》

19、百善孝为先。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肩上的压力很大,他们表达孝道的方式和自己的长辈有不同之处。儿女在外记得抽空给父母报个平安是孝道,儿女遇到开心快乐的事不忘和父母一起

20、人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总是束缚着人的身心,就像是套上了枷锁一样。

21、凡是福气,都有两种性质,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给人苦难。比如混杂着毒药的食物,吃的时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时候却很痛苦。福气也是这个道理。

22、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 的同时,我们不但能在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快乐,而且也会得到他人的 帮助。

23、壹个人若无信,说再好的话,都很难使人放在心底,因此,我们要让别人信任,要先建立自己的信用。

24、粒种子,可以长出累累的果实,虽是两个金钱的布施供养,就会有无穷尽的收获。可见,大事都由小事做起。

25、任修何佛为本尊,均需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菩萨

26、临事前英雄好汉,临事时缩头乌龟,索取时欲壑难填,付出时锱铢必较,许诺时信誓旦旦,践诺时缺斤短两,责人时义正词严,律己时力求宽大,见利则趋之若鹜,见义则躲躲藏藏。万般世相,可见一斑。做人若此,情何以堪!

27、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责,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28、参学,参了还要学,学问,学了要会问。星云《佛光菜根谭》

29、在长时期的忙碌中,难免会有疲累之时,但是我们要懂得利用时间,切莫懈怠放逸,更不要在睡眠中虚度光阴。让每个时刻都保持清醒,让生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30、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