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感悟的句子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5

禅语感悟的句子

1、佛经说: “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因为烦恼来自人的内心,物质欲望难以弥补心灵需求,所以无论上智下愚,常通过参禅打坐.拜佛礼忏.听经闻法.阅读三藏,来去除内心的苦恼,充实精神的空虚。

2、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这是我们有限的自由之一,你珍惜了这种自由吗?你充

3、自卑的另一面是狂妄自大。山脊分水是因为它高傲,山谷蓄水是因为 它深沉。做人也一样,不要目空一切,要谦虚。大凡骄傲之人,常常只会 看到自己的长处,并把它推向高峰,刚愎自用,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这 时,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4、正邪只在一念之间,对于人生来说象是在做选择题,是选择天堂还是 地狱,由你定。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佛说:“这个心,一念 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的确,是升天堂,还 是入地狱,是值得每个人都思索的问题。

5、毗尼母经》上说:“卑己敬人。”古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 而有礼。”圣人的伟大,在于他的平等心。与人交往,只有相互平等,才 会有真正的彼此尊重。尊敬别人能换来别人的尊敬,互相尊敬能互相受 益,主动示善最为珍贵。

6、徒弟问师傅:为什么事事都让我跟您学呢?师傅回答:为你好,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徒弟又问:一点也不能走样吗?师傅答:那是当然!徒弟说:让我学您的手艺不走样,学您的勤劳不走样,这些都没问题,但有些事我不敢学,也无法不走样。师傅问:此话怎讲?

7、猪的四大理想:四周围栏都倒掉,天上纷纷掉饲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佛教。人的四大理想:天上纷纷掉钞票,美男个个都死掉。女脑子都锈掉,哭着喊着要我泡。人的四大理想:男人头壳都坏掉,每天给我送钞票。要排队任我挑,自己一直不会老。

8、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懂得给心灵留白,方能在纷杂繁琐的世界,淡看得失,宠辱不惊,去意无留,懂得给感情留白,方能持久生香,留有余地,相互欣赏,拥有默契,懂得给生活留白,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多一份睿智,生命方能如诗如画。

9、只要顺着弥陀的救恩,就着个人的根机,努力伸展念佛的生命,在佛的眼里,都是一样的美。我们又何必羡慕他人如何?不仅不必,而且不能,因为那是违背天命的死路。经言“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色虽不同,光是一样,光虽一样,色仍不同。

10、是缘:世间万物皆有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是空:四大皆空,空是境界,看破红尘,放眼世界,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是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是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

11、人人都想“拥有”,但问题在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填饱了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妄想求得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无止境地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了。

12、淡泊可以招致高贵。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拥有良田干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在淡泊生活中使僧格滋长升华。甘于淡泊无所奢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

13、识人识己识进退,知福惜福多培福。忙没关系,不烦就好。放不下自己是不智慧,放不下别人是不慈悲。以关怀替代责备,以鼓励替代辅导,以商量替代命令。清楚自己的需要,化解个人的欲望。私事用情,公事用理。心不随境,是禅定,心不离境,是智慧。

14、人生短暂,难得相聚,全家人能够一起度过春节是很幸运的事,值得大家珍惜,并相互善待。年轻人应该给老年人好好拜个年,让老年人心中充满欢喜,祈愿他们长寿健康,幸福平安!这不仅是一种孝顺的表现,更是一种基本的修行。

15、譬如士夫持斧头人山,见芭蕉树,谓材堪用,断根.截叶.斫枝.剥皮,求其坚实,剥止于尽,都无坚处。如是多闻圣弟子正观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当正观时,都无可取,无可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杂阿含经》卷十,第248经

16、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爱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灯。幸福和快乐不存在于外境,而来源于内心的宝藏。如果你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不要向外寻求,应当从内心中发挥和挖掘。

17、好马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飞奔而走,对于劣马就是用棍杖抽打它,把棍杖打断了它也跑不快。人如果不能自我告诫,而要依靠别人的呵斥才能有所作为,那么反而会增加抵触和恼怒,罪过也就更大.更深了。

18、佛陀.正法与僧宝,此三外之归依境….上师.本尊与空行,此三内之归依境….气.脉.明点三精要,此三归依密境也……显现.空寂与无别,此三了义归依境….若欲脱离无边苦,应以身心作归依,全体交付三宝尊!《密勒日巴大师歌集》

19、修行,就是修身.口.意。通过闻.思.修与戒.定.慧的实践,让自己的身.口.意与诸佛的身.口.意逐渐相融合,最终达到F{己与诸佛全然地合二为一,乃至超越一体与异体等二元对立的境界,并任运圆满弘扬佛法与普度众生的伟大事业:

20、人生是壹个悬念,这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好比一场球赛,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进球,不知道谁胜谁负,才有兴趣看到终场哨声响起。对于因果报应,没有必要盘根问底,只要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便不会走错方向。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可能产生重大后果

21、佛说:一切闻听过佛法的人,一切众生,有适宜制定戒律的也有不适宜的。我知道一切众生的心理活动及相关行为,对没有作下罪业的心行,我就不制定戒律,对已经作下罪业的心行,我就制定戒律,我如果按这样的标准去做,世人就不会非议我的做法。

22、被人羞辱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面对反对意见听,并且思考。犯错年少轻狂未足奇,知错能改真俊杰。谣言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纠缠下去。别人的脸色不必太在意,做自己该做的事。横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3、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于溺,相与俱没。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九,释发趣品菩萨摩诃萨修学一切诸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譬如实际无所不至。《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24、问:“何为精进?”答:“‘精进’就是进步,儒家讲‘日新又新’,不但进步,而且是精纯的进步,不是杂乱的进步,是有秩序.有条理的。所以,佛法不是保守的,不是落后的,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永远领导时代走向正确光明智慧的方向。”——净空法师

25、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26、众所周知,商人不松开手,菩萨怎么能伸出手去拉他呢?世人愚昧就 如同这个商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是错误的,一意孤行。浪子的行径势必 和这个商人一样,走在悬崖峭壁间,随时都有掉下去.失去生命的危险。

27、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他人记忆的一部分。尽你所能,成为一段好回忆。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事。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

禅语感悟的句子(二)

1、施恩而不求回报的可贵之处在于无私,如果每壹个施恩者都有这种思 想境界,见人有难,慷慨解囊,遇人罹难,施出援手,事后不管受助者有 没有回报之举动,都能够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久之,便能够广积众德, 受益无穷。

2、佛说:厌苦欣乐是世间人的壹个通病。平时只知道享受舒适安乐,却不 知享受一份安乐,就增长一份贪恋。这一份贪恋,一定会使人在临终时有一 个“恋”字。一念恋着婆娑,就不得往生。不但不得往生,还要轮回六道。

3、如果年轻时遭遇苦难和艰辛,不应该蹙眉,而应该欣喜,因为这是上天对你的格外垂青,已经许了你壹个灿烂的未来。不经苦难的淬火,不经艰辛的磨砺,你的人生之剑哪来锋利,你又怎么能在生活的征途中所向披靡.攻城略地,并最终建立自己辉煌的生命帝国?

4、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不偏不倚.不极端.不会爱得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或不投缘的人,则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

5、爱的能力,我相信世间美好多于龌龊,我相信阳光胜于阴霾。从美好的愿望出发,以阳光的心态行世,我收获了许多快乐和幸福。实际上获得快乐幸福并不那样困难,有时候甚至很简单:你的壹个微笑,一句温馨话语,壹个清澈眼神都可能是快乐幸福的源泉。

6、若能做到无为.无争.不贪.知足,从容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保持对名利的淡泊心,对屈辱的忍耐心,对他人的仁爱心,做好每天当做之事,享受每一件事情带来的快乐,自然会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生活中永恒存在的挫折和痛苦,也自然能够获得更纯粹的幸福。

7、不要怨人情薄似纸。势利的人所给你的,原本就是虚假的真诚和虚妄的热闹。只是,你愿意活在这种虚空里。热闹散后,只好照单全收所有的凄清和悲凉。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优点的人可能是朋友,但最谙熟你缺点的人却是敌人。

8、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难动,是故能令重业为轻,愚痴之人不善深厚,能令轻业而作重报。以是义故,一切诸业不名决定。《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9、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壹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各有自己的进口与出口,壹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

10、将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修佛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只是注重佛家的清规戒律,终日研修佛法,把生活与修佛截然分开,认为生活就是生活,修佛就是修佛。这些修佛者常常不能向身边受苦之人伸出援手,他们忘了,佛法的最大要义便是“普度众生”。

11、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应起侨慢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质直心,不应起谄诈心,……当于一切有情起调柔心,不应起刚强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安乐心。《大般若经》卷三二四,真如品

12、壹个参禅学佛,具有正知正见的三宝弟子,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效法大乘菩萨的精神,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利己又利人”,绝对不可做“人己都不利”的恶事,也要少做“利己不利人”的坏事,应当从利己想到利人,也就是“自利利他”才好。

13、不忍太多烦扰,轻起身小心离开。迈过大殿高高的门槛,阳光温暖干静。回眸,转身,又踏入尘世烟火。而心底却多了澄明与安适。蓦然明了,前世或许我就是禅房之内的一缕烟尘,今生浅落红尘成了路人。却终是纠结于一些隐约始末,因而记得。

14、佛家创“轮回”说,提出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的观点,行善者可以在天道.人道轮回,作恶者必入畜生.饿鬼.地狱道。然而壹个人既会行善也会作恶,只是善业.恶业有大小,因此福里面有祸,祸里面也有福。但无论祸福,都是自作自受。

15、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在于人能够获得知识,能够形成见识。人是物质的,因而具有各种欲望。人又是精神的,因而具有超越物质欲望之上的精神追求。倘若放弃了精神追求而沉湎于物质欲望,那就成了纯粹物质意义上的“人”。

16、有时候,真爱与“我爱你”这三个字无关,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容貌无关……它或许存于一碗粥.壹个座位.一次相视而笑之间。在漫漫长夜中,只要有那个人相伴就是够,在各种挫折中,只要那个人还在身边就能安然。这便是爱。

17、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18、譬如良医,识诸众生种种病源,随其所患而为合药,并药所禁,……如来亦尔,善知方便,于一法相,随诸众生,分别演说种种名相,彼诸众生随所说受,受已修习,除断烦恼,如彼病人随良医教,所患得除。《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19、忙碌的人时间最多,勤劳的人健康最好。壹个人能在忙碌中做到忙而不乱,累而不疲,就能忙得快乐,累得欢喜。无论怎样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忙要忙得有意义,忙中要有闲,要有秩序。在忙中安身立命,在忙中找到成就感,在忙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0、把生命耗费在争名夺利上,不仅让自己置身于名利的危险之中,而且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生活中,保持一颗清闲自在的心,虽然看起来无法为自己创造任何价值,却能让我们在名利退去时不会感到空虚,使我们内心坦荡,看得到生命的本源,寻得到踏实的快乐。

21、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22、很多时候,我们会陷于别人给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话语.举动可 能会消灭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跟自己生烦恼的事比 比皆是。从佛教来讲,自己跟自己生烦恼也是不对的,因为它也是了脱生 死的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转化.断除的对象。

23、生活不要钻牛角尖,有一位禅师写下两句话让弟子参悟,绵绵细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很多弟子猜测纷纷,可能一人打伞行,可能一人在屋檐,可能就是雷阵雨,可能了许多可能。其实真正的答案,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挨了淋吗。

24、找觅一瓢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洗却满身尘埃,给无处搁浅的酸楚,找到壹个暂时的栖身之地。不想再去奢求天长地久,得失与成败。抚琴一曲云水禅心,挥袖荡去烟火里的俗情尘念,远离尘世的喧嚣,守一方净土,风扬处坐观云起,兰香泼墨,点滴温婉。

25、这个身体,只是借我们暂住而已,如房屋,无常一到,就要搬家,切勿执着。行.住.坐卧,皆是道场,因为道在心中,非在外面。若心有定,说你好,说你坏,都一样。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便是慈悲。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26、中国禅宗提倡“即心即佛”,是说心本身就是佛,“非心非佛”表示无心也无佛,这种心境就是佛的心,因此,“非心非佛”的意思其实相同于“即心即佛”。慧勤禅师引僧人进入的境界是万物皆空,无差别无对立的境界。

27、相由心生,这是一句佛语。每个人的心是一块田,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而相由心生,笑容就是心灵的一面明镜,真实地映射内心所种的因。心是一块田,种什么,得什么,心若不自由,走到哪里都是囚笼。心若无归宿,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