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人世间润街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19

佛语人世间润街

1、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2、竹子有多少种形态?这个问题要问万芝老师,竹子有几重魂魄?这个问题同样要请教万芝老师。万芝老师画竹几十年,结果就将自己画成了一竿竹。与竹语,知竹音,乐竹之乐。万芝老师是我的小学启蒙老师之一,有人说他是竹痴,痴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3、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4、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识缘名色,亦复如是,展转相依,而得生长。《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69经

5、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6、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 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7、许多人在陷入热恋之时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付出,一旦爱情归于平淡,找不回当初的热情,就又开始四处辗转,寻找真爱,在数度碰壁之后便开始抱怨,消极地认为世间并不存在真爱。

8、在生活中体悟禅意,有了烦恼才有了觉醒,去承担命运的解脱清凉自在。心安,才是故乡,那么就需要我们去观察我们的每壹个起心动念,去照亮心地那些还不够光明的地方,向佛靠近,远去杂染,就是清净。

9、人心的散乱有两种:一是昏沉,一是浮动。昏沉是糊里糊涂空过时日,无所事事涣散体力,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10、简单概括,就是说世间的苦与苦的原因,说苦的消灭与灭苦的方法。教经籍繁多,不超出这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找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

11、就是指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这是极大的谬误。实际上,人定胜天的前提是“人定”,人心不安定,世界不和谐,自然界就会以各种灾难表现它的愤怒,而这种愤怒便是一场一场的天灾人难。

12、佛日: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庆。——《无量寿经》

13、灌木不能长成大树,因为没有主干,最后只能当柴烧。大树之所以能成大树,因为主干参天,映蔽云霞。净土宗从教义到祖师必须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树,荫蔽苍生。

14、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15、做任何事,不要受一点小挫折即意志尽失。云:「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猛信心,该来的业障都能欢喜接受,则能随缘消旧业。报受尽,业障亦会随时间而消失。

16、我们不应被行家之言所吓倒。当遇到我们确实熟知的领域,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住所,让我们听完行家如何说后,自己再做主张吧。我们的推测或许和他们的差不多,有时可能还要比他们的强些。

17、果报有正报和依报。“依报”是众生业力相同,共同生长在同一种族和国家,“正报”是依个人业力而定,生长于各个不同家庭环境,形成贫与富.美与丑.智与愚种种差别的形态。

18、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分分秒秒,每个时刻都须保持清醒,即使有病痛疾苦,也不可在昏沉中虚度光阴.在忧郁中浪费生命。

19、人人都想“拥有”,但问题在于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填饱了肚子,又求珍馐,娶了娇妻,又妄想求得美妾,有了房舍,又求华厦:谋得一职,又求升官,得到千钱,又求万金……宝贵的一生就在无止境地追求“拥有”中苦恼地度过了。

20、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一一打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对容颜易逝的长吁短叹上,不如细致地经营生命中每一块园地,在生命的终点翘首回望,你会看到一路繁花似锦。

21、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法句经》卷上,述千品不顾身命,唯愿勤修一切智道。《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22、要感谢被救的人,让我们有行菩萨道的机会,因为他们示现了“苦空无常”的人生。所以,生活安稳.四肢健全的我们,怎能不好好把握人生,充分发挥生命的良能?

23、人与人之间在本质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方面的贵贱之别是社会不平等的表现。所谓高贵的人,会有卑劣的恶行,所谓卑贱的人,会有高尚的善举,这说明了社会地位的贵贱之分是没有道理的.不足取的。

24、若有众业障,无生净土因,乘弥陀愿力,必生安乐国。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化清凉。若念弥陀佛,即灭无量罪,现受无比乐,后必生净土。《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25、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动治百动。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26、对于过错,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文过饰非,所以我们提倡知错就改。同时我们还提倡防微杜渐,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多思考,想清楚后再行动,尽量争取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27、佛是没有烦恼的人,佛是欢喜的人,佛是慈悲的人,佛是无私奉献的人,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体现出来了的人。

28、对于挨骂的人,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挨骂,但不必睚眦必报,以牙还 牙。有人背后骂你,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 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佛语人世间润街(二)

1、“善少”或“善多”,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中心,并不是天生如此,也不是命中注定必然如此,只要认识到“善少则愁,善多则喜”的真谛,改变视角,将注意力从自己转向他人,心境也必然随之而变。

2、做人要有度量,要懂得宽容。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训斥并不一定 能起到作用,有时宽容一下,给别人提供壹个冷静反省的空间,反而会使 其改过自新。

3、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四十二章经》

4、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

5、修行就是一种忙碌。要忙出成果,忙出价值,就要如禅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为自己寻壹个龙潭虎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来做事,积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6、身体没有食物,可存活几十天,没有水,可以存活几天,没有空气,只能活几分钟。越看似空洞无物的,对我们的生命越是重要。心灵没有佛号,一分一秒也没法活。路不平。不是路不平,是你选择了上山。

7、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无量义经》

8、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

9、世界上如果有一种念想值得你为它活,你就没有白活。活着的意义就是为自己的一缕念想而活,如果连这缕你值得为它活的念想都没有,那么活也是白活,而且会活得纠结,活得支离破碎。

10、佛家禅语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11、书酒花月随前后。这是一句诗情画意境界的素描,我们中国文字常有画龙点睛的妙用,也就是所谓神来之笔,这是“读书怡情.花月逍遥以及随缘自在”诸种妙境的综合,壹个人真能“书酒花月随前后”,自然能快乐长寿。

12、忍让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当你遇到让你生气或者烦闷的事情时,告诉自己要忍耐,忍一时的意气冲动,赢得大局的稳定。佛家主张:立身处世,以忍为上,与人相处,能忍则安。

13、若将“我”仔细分析一下:在未出生之前,我是谁?出生在人间,我又是谁?今天与人计较,又能得到什么?到底哪一天.哪一刻的我,才是实实在在的“我”呢?其实,每壹个“我”都是虚幻不实的。

14、人世间的以恶治恶,无法起到根除邪恶的效果,当壹个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敌人的时候,那种能量是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

15、不私交信者,平等慈视众生,不私自向信徒化缘,不做个人请托。乃至不私蓄金钱.不私建道场.不私置产业.不私收徒众.不私造饮食.不共财往来.不夜宿俗家.不违期剃染.不染污僧伦,等等。

16、大千世界,让我们心动的诱惑委实太多太多,很多时候虽然无法解 脱,但还是让自己的心淡泊一些吧。把快乐和幸福看得淡一些,追得缓一 些,它们反而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17、经过数千年的酝酿,酒糟是酒糟,美酒是美酒。伏尔加有劲,那是俄罗斯民族的最爱,威士忌浪漫,那是西方人的知音。我们更习惯杜康,可以偶尔尝一尝伏尔加和威士忌,但杜康注定是我们的最爱。任何一棵树被断了根须便注定枯萎。

18、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 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 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收获。

19、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20、火在佛法中,又称为无明火,还包括了怨恨.愤怒和仇视。对于能够 顺自己意的事就很欢喜,可是往往我们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 如意,心中就有火气,这就是无明火。

2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22、特质即障碍!壹个人的特质就是壹个人的习气和味道,说的好听些叫气质,实质就是顽固的臭毛病。起初人们都因这种特质而崭露头角获得成功,而后又因这种特质栽跟头屡撞南墙。生活中淹死的往往都是会游泳的人。

23、大山不向我走来,我向大山走过去!主动靠近智者及其环境,见贤思齐,潜移默化,是改变自己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一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想不成功都不可以。

24、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一方面不断进化,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被社会所异化,表现出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25、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事情做得过了度, 往往便会走向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就会招致不利于自己的结果。

26、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

27、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工夫。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闩。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踹,都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28、一切无收摄,触处圆成,应用绝参差,莫穷形相。向千圣顶门上,有时露出祖佛莫穷的机关,于一毫端中,有时演出主宾互换的文彩。——《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佛语人世间润街(三)

1、许多人将爱情摆在婚姻的第一位,然而,爱情不过是一时的激情,像燃烧的木柴一样,火焰过后是灰烬。只有彼此尊重,善尽义务,才能培养出最深沉的爱。

2、因欲望产生的“乱爱”危险并没有价值,但奇怪的是,世上偏偏多乱爱而少真爱,原因在于,欲望是壹个难缠的魔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不容易降伏这个魔鬼,反倒容易被这个魔鬼降伏。有壹个佛家的寓言故事:

3、真爱你的人,你无须听他的甜言蜜语,只须看他的眼神是否真诚,便会知道他爱的是你,还是你身上的外在条件。真的爱,会从你的心尖流到对方的心尖,当你感到痛时他也会痛,当你感到冷时他也会冷。

4、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学会欣赏远处的风景,懂得经营自己的人生。生活,悲喜交集.忧乐相伴.苦甜相依,懂得放弃,才能轻松,懂得看开,才能快乐。

5、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6、如一块土,被人掷空,复落于地,此由现因,非大地先业之所招。……复如人死,有因先业力尽而死,亦有由现所行能毁先业,非时而死,或及时而不死。《那先比丘经》

7、善恶的标准,很难做壹个绝对的评价,我们要判断壹个人是智慧或愚痴,可以观察此人平时所喜好亲近的人.事.物,以便作为评论的依据。

8、若犹聪明黠慧利根,能善分别,远离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住,如是之人能断善根。《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五,迦叶菩萨品

9、必常恭敬,精进行道,报父母恩,衣取蔽形,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无以近身,好以邪声一无视听。精勤思议,温故知新。——《敕修百丈清规》

10、不管是人间还是天堂,都不能满足我们难填的欲壑和过分的奢望。能够尽量使自己豁达些,不因任何琐事而烦恼,就会使我们心境恬适,安之若素,使我们周围荡漾着神圣的和谐之声。这才是幸福人生的真谛。

11、我有无数热爱光的理由,最大的理由只有壹个:不能确定除了这一世,我与光是否还有缘分。因为对光的珍惜,我必须飞翔,因为对黑暗的恐惧,我一定要在光里扎根!

12、世上最难办的事是让自己变成壹个善良而有智慧的人,世上最难缠的人只是自己,认认真真把自己做好,世上就少有难题了!

13、生命如同灯焰,终有一天会在闪闪灭灭中黯淡老去。而禅心却如同流水,任凭昼夜不停地流淌,亦不会干涸终止。你愿意做灯心,在寂灭中孤独死去,还是愿意做落叶,在流水中旋转重生?

14、我爱月亮,月亮再远也不影响我的爱,我爱玫瑰,玫瑰多刺也不影响我的爱。不过这种爱我只放在心中,直到永恒。太远的,我够不着,再说月亮也不一定爱我,多刺的,我害怕彼此会伤,再说玫瑰也不一定爱我。就选择那么远远孤独地爱着,永远也别靠近。

15、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 再壹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佛家讲:我们的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 说话是口业。

16、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命运,在人生行进的途中,只有自己才是最有力的法宝,只有靠自己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积累,才能改变命运,获得成功。

17、梦想就像壹个个包裹。着包裹,我们踏上旅途。程的长短,取决于包裹的大小。是我们,大包小包,蹒跚前行。路上,包裹遗失了,又怎样捡起。时的你我,像极了搬运工。佛旅行的意义,就是将梦想的包裹搬向终点。过程,总是有些人值得你去关注!

18、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如是,诸受缘触集,触生.触集,若彼彼触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触集灭故,彼彼受集亦灭.止.清凉.息没。《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71经

19、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会利用时间的人,就可以累积功德.完成道业,一切事业都是长时间累积起来的,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长时间下来只会造

20、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婿观头角,娶女访幽贞。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不能胜正,假不能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21、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22、人在尘世走一遭,得到的都是虚名浮利,无论修行多么高深的禅师,到头来也不过是壹个普普通通的和尚。洞山禅师不恋闲名的姿态实在洒脱至极,小和尚的做法也充满智慧。

23、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壹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24、犯错不要紧,但不要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两次犯了自己都难以原谅自己的过失怎么办?佛日:有罪而知非,有过而改善,罪将消灭,而后必得道。——《四十二章经》

25、和文化人生中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26、无论做什么事,即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要全力以赴,专心致志 地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件成一件。

27、若闻阿弥陀德号,欢喜赞仰心归依,下至一念得大利,则为具足功德宝。设满大干世界火,亦应直过闻佛名。闻阿弥陀不复退,是故至心稽首礼。《无量寿经》

28、菩萨也是圣人,他以佛陀的教育身体力行.拳拳服膺,不但上求佛道,还要下化众生,儒家的孔子也是圣人。总之,来人间而不迷失人性,能做人榜样的人,就是圣人.贤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