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言微言经典词句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73

妙言微言经典词句

1、关门阅读佛道经,开门迎接好客人,出门游赏河山景,这就是人生三 大乐事。

2、慈悲喜舍比宝石还要珍贵,是智慧的品格.品格的智慧。慈悲喜舍.正是人际关系本质上的调整与和谐。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的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才能得到快乐,得到自在.得到福德。般若是智慧,般若也是福德。

3、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时刻怀着一颗大慈悲心。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这是一种大爱。任何复仇的心在大爱的慈悲照耀下也会平息,迷途的灵魂也会被唤醒。

4、佛说:有人因贫苦而多怨恨,与众生无端结下恶缘。菩萨布施的时候,对怨家.亲人一视同仁,不记念过去的旧恶,也不憎恨作恶的人。

5、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而选择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自己的心性。你越是烦恼什么,越容易失去它。

6、身若一无所有,则心一无挂碍——没有得失的牵绊.没有物质的积累,心灵自然没有挂碍。这是圣者安住的境界,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7、在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被隐藏和埋葬。我们会把一切被压抑的自动投射到外界,而自己根本毫无觉察。

8、诸法虽空,一心具足万行。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九,引《大品经》

9、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龙树《中论·观缚解品》

10、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11、一切事情,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当有一句话说得好:观念决定行为。人的意念活动虽然隐晦难明,别人看不见,却是行为的指南针,身业.口业的造作,无不与意业有关。所以,应该好好守护自己的意念,多往好处想,别让邪思妄念爬上心头。

12、服以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心地观经》卷八,发菩提心品

13、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杨杰《净土十疑论序》

14、日,60后老师对90后弟子说:人要经历饥饿才懂得饱食的幸福。弟子于是饿了一天,一天后饱食一顿,却没有体会到饱食的幸福,相反他获得了饥饿的幸福。问其故,答日:饥饿可以减肥,不用减肥药了。行者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样。

15、凡事能保持低调,做到富而不奢,贵而不显,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使 你融人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使你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 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16、目前社会风气紊乱,众生在富足的物欲下,养成奢靡的习性,慈济志业就是要净化人心,将奢靡转化为朴实,辅导人们善加运用时间做有意义的工作,如此,一来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二来可以增进家庭幸福。

17、修行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去掉,而想追求生命的解脱,那是缘木求鱼。——元音老人

18、于诸异论,悉能摧伏。《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9、谁能知死时,所趣从何道?譬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坐禅三昧经》

20、共事相处时,要相互尊重,分工合作,彼此谦恭礼让,不制造事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21、智慧的光明被摇动或熄灭,究其原因是因为“无明

22、人营妻子,不观病法,死命卒至,如水湍聚。父子不救,余亲何望?命尽怙亲,如盲守灯。《法句经》卷下,道行品

23、戒,有菩萨乘持清净戒,于声闻乘名大破戒。……以是义故,为菩萨乘说不尽护戒,为声闻乘说尽护戒,为诸菩萨说开遮戒,为诸声闻说唯遮戒,为菩萨乘说深心戒,为声闻乘说次第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24、尊重他人,并非看对方是否值得我们尊重,而是折服我慢,自得受用,自得提高。

25、所谓职业,是为生活而工作,是被动的办事,办公时间按一般上下班打卡,能不迟到早退,公务就算完成。而志业则是没有上班时间,更没有下班时刻,虽然不需打卡,却是分秒善尽义务,一切都出于自愿。

26、如果时间能够返回,我会重新一开始。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是一些悔悟者的口头禅,可惜,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事实上,即使时光能够倒流,他仍然会做出当初的选择。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有了足够的人生积淀时,才可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27、譬如有人欲护其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一切诸佛正法,应先守护菩提之心。“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妙言微言经典词句(二)

1、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大般涅槃经》卷四十,陈如品

2、佛陀就像太阳:太阳远离乌云密布,佛陀远离烦恼障碍,太阳的光芒普照大地,去除一切世间的黑暗,佛陀的智慧照遍宇宙,去除一切生命的无明,太阳的温暖能令一切万物生长,佛陀的慈悲培植一切众生的善根。

3、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四十二章经》

4、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明白自性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5、一切随缘。是一种胸怀。随缘之人,总能笑看风云变幻,在艰难坎坷中笑对人生。一切随缘,才能拥有一份平静淡然的心境。

6、日光不环,只为云雾覆障。一切众生清净之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楞伽师资记》

7、情到多时反转薄,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8、世界需要与平,社会需要祥与,人心需要与气。

9、和一位方外人士闲聊,谈及金钱.权力和道德。他说,钱权是孪生兄弟,它们和道德往往不能并存。金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它与鬼更亲近,鬼有道德吗?权柄意味着血淋淋的争夺,而道德是仁慈的。

10、人生,绝对提纯是不可能的,试着容纳一些杂质,人生反而更真实,更美好。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不是由单一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的湖水养不了鲜活的鱼,腐臭的肥料却营养着美丽的鲜花,五谷杂粮才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11、虽然每个早晨醒来都很开心,但今天尤其特别。连绵的梅雨,阴霾了江南的天。雨丝乱了我的思绪,洪水涝了农家的田。就在今天,晨鸟的欢鸣笑开太阳的脸,阳光拨动了大地的弦。早安,江南,请传递我的欢悦,早安,中国,请抒写快乐诗篇!

12、要净化人心,应先点亮自己的心灯,再做提灯照路人。

13、问:“如何是佛?”师云:“洞庭无盖。”——《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14、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赵州禅师

15、禅定禅定,要静要清净,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没,什么妄想也没,一心定在那里,动也不动,天倒下来了也不怕,猫捉老鼠就是这个精神,聚起精神看着老鼠。

16、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17、真正受人尊敬的是节与志,做人有章节,不要贪求无厌。

18、菩萨也是圣人,他以佛陀的教育身体力行.拳拳服膺,不但上求佛道,还要下化众生,儒家的孔子也是圣人。总之,来人间而不迷失人性,能做人榜样的人,就是圣人.贤人。

19、般若要用.要观照,才有自在,般若要行,行深般若,才能照见五蕴缘生无自性的空理。般若要深观.要深行,才能在它的指导下度一切苦厄。

20、自我修养如同开辟一畦良田,先前一定要下功夫去除杂草.乱石,也就是要先清理自己的心地,才能谦虚宽纳别人。

21、人生十大好:好父母,好身体,好事业,好上司,

22、好汉无好妻,懒汉有好媳。得一人心,白头不相商。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起来是佛,玩起来是泥。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业百年难,败家一天易。以权谋私,不损公肥己。争闲是非,免劳伤和气。正邪不扰,身正恶不欺。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3、狗急了会跳墙,人急了往往会有创意。要感谢给我压力的人,有些压力会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厚实。

24、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也不需要做任何事都要联系起坚持和 信心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简单的方法把事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融和 于现实生活中.仅此而已。

25、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26、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契西书三》

27、宽恕由爱而起,是人间最动人的篇章。

妙言微言经典词句(三)

1、佛说:“送礼物与他人,别人若不接受,如何?只得自己带回。恶口 向人,欲污人,若人不为所动,那么所有恶言,将如数带回自受自污。”

2、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若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佛陀的格言》

3、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4、犯了错应及时起忏悔之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5、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着。《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6、人命在于头,灭如灰土尘,百草树木根,拔去不复生。《中阴经》

7、能利用时间,多发挥生命功能,利益一切众生,就会觉得生命更踏实.更有意义,此即幸福感。

8、“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我在念佛吗?还是佛在念我?或者是佛在念佛?还是佛性在念佛,佛念佛性……这一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9、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众生定业不能转,无缘众生不能度,不能度尽一切众生。

10、觅心了不可得。慧可禅师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11、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太虚《行为主义之佛乘》

12、壹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纳每壹个人。

13、气胜志则为小人,志胜气则为端人正士,气与志齐为得道贤圣。雪堂禅师《续古尊宿语要》

14、于真境,不作空解,不作有解,不作俱解,亦不作俱非解,于一念间,一切解心动念总绝。亦无不动之解,所解亦绝,此绝亦绝,境智俱融,于一念间,此谓情开理现,难可宣说,至者当知。法藏《十二门论宗致义记》卷一

15、念佛,并非要求佛陀为我们开智慧.保佑我们身体平安.家人事事如意,而是要将我们的凡夫心转为佛心,把狭小的心念扩大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16、再犟你犟不过岁月,再拧你拧不过时光。退一退步,松一松手,或许你会懊悔不迭,就在这一犟一拧之间,你既错过了许多缘分,也耽搁了许多幸福。

17、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18、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19、付出的爱有多宽,得到的爱就有多广。

20、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

21、壹个大富翁,死时竟和乞丐一样,想一想,心中如何都不能满足。不论如何清高,在死亡面前,人人都要低头。

22、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

23、佛祖说:善心少则忧愁多,善心多则快乐多。“善”字很有意思,从“言”从“羊”,“言”当然是指好话,“羊”在古代是一种高级食物,祭祀的佳品,也含有吉祥的意思。好话送给别人,好东西跟人

24、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25、因此不管对谁都要慈悲,都要容忍,要能够包容,要能够“和颜爱 语”,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包容才能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26、佛说,当凡夫执著于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妄我,要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之我,才是真我。你虽然不能和佛相比,但你却可以努力根除身上的妄执。

27、在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总是害怕错过,在知道了想要什么的时候,人们常常后悔错过不必为此太过伤感,这是成长的代价。今天想要的未必是明天还想要的,人总是在得失.取舍之间慢慢参透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