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的禅语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83

静下心的禅语

1、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心与世隔绝,是心无所有,如来知此法,如看佛身。《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3、无事可做,但不做作,只是平常。-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4、内在的心力——精神——是强大的,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

5、有时候,坚持不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换个思路.扩展思维或许才是 通向成功的捷径。

6、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自己得到的是恨

7、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信解圆通,方为行本。-涅盘经

8、云何心一趣性?所谓寻伺寂静,心不散不乱,安居一境,所以名心一趣性。(古印度)目连《法蕴足论》卷六

9、吝啬鬼不会变富,施舍者也不会变穷。(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10、从空无中认识生活,不空就没有,空才能有,出家无家无户,日日难过日日过。

11、世界上所有的诸舍宅都被称为杂毒甘美食。世间舍宅就像监狱,所有的恶法都来自舍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厌舍品

12、所谓端正,非色如花,吝啬虚伪,言行有违,说能舍恶,根已断,慧而无,就是说端正。《法句经》卷下

13、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然后断绝一切,那么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论》

14、多中无一性,一也无多,如二俱舍,普入佛功德。《华严经》卷十三,须弥顶赞品

15、人生最有价值的是健康的身体,比健康更有价值的是正确的人生方向。

16、张梦复云:如果你受得了小气,你就不会受到大气的影响。如果你吃了小亏,你就不会吃大亏。

17、吕新五云:心平气和四字,没有涵养的人做不到,时间只是定火。

18、多念佛,祈求阿弥陀佛保佑临终预测,可以吗?可以吗?!但不如多念佛,好死坏死都是阿弥陀佛。

19、能知能解的是何物?所知所解的又是何物?能所为何双亡?若能于双亡 处立定脚跟,参禅事毕。

20、来去一致:来也不尝,去也不尝,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朋友离散,在悟的境界是一致的!

21、落花,在荒草的心城,在那尘世的水墨禅心,在那繁华的孤独中,在那潇潇的轮廓中飘落。

22、每个人心中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的,每个人生命的潜力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去开采它.发挥它。

23、慈悲的壹个体现就是宽容。如果壹个人不从心底原谅别人,他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无法与每个人和谐相处。

24、常欲多闻,诸佛所称叹,能得到实义,就像大海一样。《大宝积经》卷富楼那会

25、我知道,我只向往这个世界上一点点的美好,我就是尘埃中的花朵,能绽放出芬芳。雪小禅《无爱不欢》

26、大殿外,晴天万里无云。花园绿意盎然,清新中蕴含着宁静美丽的晨景。这时,这一幕总是寂静的,净土在哪里?

27、心无所住,意味着自由,不受外物的约束。自由的心,不需要外物的支撑,可以自足自满。

28、人生这段路不长,但不容易走,所以一定要一步步谨慎,不要迷路,走错方向。

29、大家都知道金钱名利是外物,但很多众生还是为此辛辛苦苦了一辈子。

30、世事无常,世事风险,谁愿意勇敢,谁愿意冒险,不勇敢,不做决定,最安全。

31、流水下山没有爱情,电影回到洞本无意。竹屋茅堂谁是主?月明中夜,老猿吟。-《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32、凡事见,只有空才能灭,若起空见,则不能除。《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33、人不是圣贤,谁能无过。假如能用正确的心思来纠正自己的错误,那就是勇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静下心的禅语(二)

1、微笑着面对,不要抱怨。然而,随意,随意,随意。只有百年后,那朵花才会开花。

2、见怒能忍,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恨彼此,是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3、日日不离苦,日日不离苦。与其抱怨,浪费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平静生活。

4、人在接受别人的爱和关心的同时,要学会给予和付出,这样才能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

5、原夫真正参与实悟的人,必须先敲打自己,发光本有灵明,之后一定要遇到人,彻底调查向上的巴鼻。(明)惠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4

6、心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染即凡,心无染即圣。-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7、真诚是一种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的品质。真诚是人性最美的一面,有着无限的魅力。

8、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那么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念经.星期.早晚殿堂,一切细致都是修心。

9、上地人不能做下地人之旅,下地人也不能做上地人之旅。(宋)冈波巴《教言广零集》

10、一切伤害众生.引起烦恼的事,都是恶业,一切让众生快乐.有益的事,都是善业。

11、在轮回的监狱里,很少有人有离开的勇气,在生死的苦海中,很少有人有解脱的智慧。

12、若能理解诸法无常,诸苦是空的道理,解脱身心束缚,沉浸在正法的幸福中,即忍辱。

13、只有当下的念头才能真正把握和感受生活,错过这一刻,那就叫时不再来。

14、佛教的智慧不仅能让人们看到更透明.更开放.更轻松的生活,还能激发心灵,引导人们善良,帮助他人。

15、念佛人这顶帽子是如意帽,知冷知热,能大能小,任何人都不大不小,刚刚好。

16、如果壹个人能回归单纯的天性,就能消除心中多余的烦恼,让心灵恢复原本真和幸福。

17、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我两全其美,我不能一夜之间冥想钢琴,直到悠闲的钢琴声被暗香淹没。

18、虽然众生被迷住了,但他们的业力心力不思议处,也是诸佛神通道力不思议处。印光法师文钞·复范古农书》

19、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猾的人,以及所有珍惜的人,亲附成事的人。《杂阿含经》卷第1283

20、生死不断,贪欲味故,养怨人丘冢,虚受苦。(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21、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强自立,靠自己,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22、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23、生命是无常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壹个改变生命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见的,那就是不可改变的。

24、不要让自己沉迷于过去,抛开过去,让今天的一切都归零,这样我们准备出发,快乐出行。

25、成佛的因缘都在自己身上,诸佛的功德都在白心中圆满,我们为什么要向外寻求幸福呢?

26、脾气行为柔和,对别人的过错不求全责,不赞美自己的好品质,不与他人竞争。

27、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无量寿经》

28、心不专心,念不一,做事难以成就,若想念专一,就必须收集杂念,持续清洁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29、实践者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测试自己——锻炼抵制烦恼的力量,测试自己的注意力。

30、佛说,是非的原则是把心比心,经常为别人着想。

31、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让心生活在壹个境地。

32、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头,因为愿意低头的人,不会撞到矮檐 。

33、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发挥良心良能,没有人救不了人,造福人群,这种救人之心,就是菩萨之心。

静下心的禅语(三)

1、要看清人生的道理——用心转贪,用慈悲转怒,用智慧转愚蠢。

2、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无与伦比。我看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佛像。《佛本集经》卷四

3、保持一种美好的心情,在沙漠摘孤烟,反映黄昏的夕阳,抓住一轮圆圆的清月,释放自由的心灵!

4、看到有机缘就要把握,没有机缘要创造,机缘不熟不强当代)圣产《108自由语》

5、要实现完美的慈悲,实现智慧,发展济世和引导人群的力量,首先要从调和身心入手。

6、人生总是在得失中循环,随遇而安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懂得放手,才能把握当下。

7、如果也广寻文义,就像镜中求形,更是息念空,大如水中捉月。-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8、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乐呢?

9、万缘放下真布施,干净无染,真守戒。不生不灭真忍辱,不起一念真精进。湛寂静不动真禅定,念念真智慧。

10、欲望太多,没有控制,人的心就会发生病态的畸变。欲望少,努力少,幸福感油然而生。

11、你活着,很多人不知道,你死了,没有多少人在乎。珍惜和爱你认识和认识你的人是人生的首选。

12、以慈心养育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人,常当民念,随其所食,令人兴奋。佛说阿难四事经

13、出家或不修善,不如在家,在家修善比出家好。(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14、不念旧恶与人为善,泰山不让土壤变大,河海不择细流,所以可以深入。

15、轻轻破坏余人故,当知是罪,重于比丘四禁。《摩诃般若经》卷梦中无证品

16、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坎坷,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看看脚下,走下一步。

17、若畏未来世,则名有智眼,若与此相反,则为大傻瓜。《正法念经》卷56

18、问:佛法怎么大意?师日:幽涧泉清,月白高峰。-广岩成泽禅师

19、路上有扫地僧,殿供佛光影。问故何去,却答不知情。有禅意,修行可千年。云芸是众生,壹个人走。

20、若贪心,若法界智,少法而得。《大宝积经》卷无尽藏菩萨会

21、无缘无故的人,不排斥,不讨厌,对命中注定的人,不贪心,不执爱。

22、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珍惜幸福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23、智者离众恶,一切端严,愚夫犯罪,全身丑陋。《大宝积经》卷九十五,善顺菩萨会

24、挠痒生乐,无痒更安乐,如世欲乐,无欲更安乐。(古印度)龙树《中观宝李》

25、独觉听佛乘道,都是因为十善而成就的,如果思想不放逸,自持禁戒教他保护。《华严经》卷十地品

26、无私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力量的源泉,可以使时间永恒,行为升华,事业成功!

27、忍辱不是叫你缩头乌龟,而是学习乌龟的精神,暂时缩头,然后在 耐心中寻找机会。

28、所有的法律都以智慧所知,智慧都是从文字建立起来的。《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

29、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母,对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30、佛教所说的破除执着,见五蕴皆空,不是为了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为了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31、一切因缘而生,变化无常,干脆放下我,忘记环境,把无常当成正常,自由和幸福就会紧随其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