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禅语经典词句佛家禅语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0

早晨禅语经典词句佛家禅语

1、凡参政信者,要热心公益,造福人群,上台.下台皆应随顺因缘,不可贿赂官职,不可买票贿选,不可散发黑函,不可攻讦对手,不可用不正当的非法手段求取当选。

2、喜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做评。

3、人是「有情」的众生,但是有的人情感太热了,只有五分钟热度,不能维持长久,有的人情感太多了,多得让人受不了。所以有时候淡泊一点的情感,持之以久,甚至愈久愈香。淡泊的情,就是真性情,淡泊的情,就是禅者心。

4、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直饶说妙谈玄,终挂唇齿。须是功勋不犯,影亦不留。枯木寒岩,更无津润,幻人木马,情识皆空,方能垂手入廛,转身异类。——《光孝思彻禅师》

5、真正合格的父母,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不仅要懂得拿捏爱的分寸,还要懂得生克原理,不要等到子女走上了邪路才来后悔,适当的管理与知识的教育相结合,才不至于让孩子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

6、可羞不羞,非羞反羞,生为邪见,死堕地狱。可畏不畏,非畏反畏,信向邪见,死堕地狱。可避不避,可就不就,玩习邪见,死堕地狱。可近则近,可远则远,恒守正见,死堕善道。《法句经》卷下,地狱品

7、缘起缘灭,得到或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态,然而这一切终将过去。所以,在顺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弃,以心灵的常态对待人生就可以了。

8、听别人议论问题,当时要谦虚.心悦诚服地倾听,不要口气尖锐地和别人争论并且定要求胜。对他所说的话,要周密地思索研究,如何听取则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

9、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10、佛说:“祸福已至,一切随缘。”当面对灾难时,要用主动.平静的心 态对待,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当收获喜悦时,要保持 淡然的心态,因为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播种。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你快乐时,不妨尽情享受快乐,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而当生活的痛苦和不幸降临到身上时,也不要长久怨叹.悲泣。

12、要保持人原有的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就需要养一颗自然之心。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身,如何养心?要回归自然,首先要在心态上回到自然中去。

13、如果能消除内心的苦恼.忧虑,使心智大开,了悟道理,或成功远离淫欲之事,勤奋进修,并能将自己的心得传播给他人,以道度人,即是忍辱。

14、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宽容是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宽容是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15、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人生 中的很多东西,若必须放下时,不妨就放下吧,放下一些负担,轻轻松松 地上路,放下才能得到顺畅地解脱。

16、在生命的点与点之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狐追兔,兔子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17、“相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聪明的相争是对事不对人,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不是打击.征服别人。

18、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壹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好好地活着,将生命演绎得无比灿烂.无比美丽,才是真正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19、若将“我”仔细分析一下:在未出生之前,我是谁?出生在人间,我又是谁?今天与人计较,又能得到什么?到底哪一天.哪一刻的我,才是实实在在的“我”呢?其实,每壹个“我”都是虚幻不实的。

20、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在磨难的泥泞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那些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是备受磨难.备尝艰辛而最终为上天所成全,得建丰功伟业。

21、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却不可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壹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私走向无私的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也决不庸俗,因为他们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就会获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22、拥有了然于心的平静,就能豁达地懂得:人生不仅仅是获取与拥有,有时放弃与失去也是一种拥有。平静的心,令所想所见所闻更清晰,平静的心,一切安然,不增,不减。平静的心,让生活更轻松.自在,也更乐观.简单。

23、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永远赢不了争论。所以,卡耐基说:“在争辩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不要争辩。”这跟佛祖的“唯忍能止诤”,可谓所见略同。

24、表面看来,“高”似乎意味着进取,“低”则意味着退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因此“低”最终也能转化成“高”。

早晨禅语经典词句佛家禅语(二)

1、颗真正的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淡然无痕。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佛的超脱.平和.清新雅致,在喧嚣的尘世中,为我们带来一种性灵的体悟,一丝菩提的清凉,一分身心的安慰。

2、壹个人愈淳朴.愈善良,品德越高,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就会越多,而人愈奸猾.愈恶毒,素质越低下,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就越多。—佛看世人都是佛,世人看佛都是人,就是这个道理。

3、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天唯独宠爱那些将爱心献给他人的人。”这 就告诉那些想成就大业的人,要谨记把爱心送给别人,成功在等待着你。

4、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5、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圆觉经》卷上

6、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壹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壹个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7、养好你的大气,大气不是性格,是一种人格魅力,相信你。大气是壹个人的气质或气度,是壹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外观表现,是壹个人综合素质对外散发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8、恒顺:水随顺不同的器皿显现为不同的形态,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修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时以善的方法来引导,遇到恶人时以恶人接受的方式来度化。

9、那些成就事业的人们,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在风雨中历练自己,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你才能得到

10、有的人说:“这是我的习气。”你我他各有不同的习气,将我的见解.思想与行为,全部归纳成习气而不肯改过,任由自大骄慢.与人争斗的心态一再产生,以致不能自制。

11、淡泊可以招致高贵。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拥有良田干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在淡泊生活中使僧格滋长升华。甘于淡泊无所奢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

12、财物布施并不只是送施财物,而且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放下对物质的贪执,才是真正的财物布施。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说:“不执一物,比供施所有财物殊胜。”

13、我预测国内将产生壹个类似于戒毒所的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可能叫戒博所。我还有两项预测:一项是不久的将来“微博失明症”.“微博失眠症”两个新的医学名词将出现,一项是微博将导致部分微博客家庭解体,“微博离婚”.“微博私奔”者会日趋增多。

14、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牛头山法融神师》

15、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16、要用妈妈的心.父母的爱,施于大地众生。一般人的爱心,只局限于自己所爱的人,而所爱的人,不外是先生.太太.子女.父母。

17、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人生是一场博弈,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生命有止,精神无止,挤不进的世界,不要去硬挤,难为了别人,也是作贱了自己,做不来的事情,不要去硬做,换种思路,也许是会事半功倍。

18、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19、路,不可以不看就走,话,不可以不想就说,事,不可以不明就做,神,不可以不知就信。星云《佛光菜根谭》

20、日,一妇人丈夫和其娘家妹发生纠纷,妇人助其夫。娘家妹说,我们姐妹是一家人,你却帮着外人。妇人说,我和你是一家人没错,但我借你的钱要还,而他的钱我可以花但从不用借,难道他不更是我的一家人?

21、莫生气,因为生气伤身又伤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要学会控 制,否则,有些过分的语言和行为会误事,更会伤人。稳定情绪,解脱自 己,乃当务之急!

22、事业有成很重要,也是人人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但是,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不是完全成功的人,但决不可以是不去努力奋斗.不愿付出艰辛劳动的人。

23、气郁体质的人,宜常吃红枣桂圆汤.百合莲子汤,以健脾养心安神,可少量饮酒,以通调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大蒜.刀豆等,常吃柑橘以理气解郁,忌食辛辣.咖啡.浓茶等刺激品,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24、知诸众生悉皆如幻,知诸如来悉皆如影,知诸界趣业行受生悉皆如梦,知诸世间所现果报如镜中像,知诸世间诸有生起如热时焰,知诸国土依心想住悉如变化。“四十华严”卷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