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空善意静

作者:文案猫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3

禅空善意静

1、世上没有你喜欢不喜欢做的事,只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世上也没有需要不需要做的事,只有你不得不做的事。为稻粱谋的事那就是事,无需为稻粱谋的事,那是诗。生活中多的是事,缺少的是诗,所以许多人才会以不同的形式写诗。

2、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一句智慧的禅语,包含着人生全部的真谛。不是拥有幸福的人才幸福,只是能够感受幸。

3、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4、我们的行.住.坐.卧与一举一动,有意识地去生活,是觉醒,无意识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轮同,都是一念之差。

5、回顾文字可载的几千年历史,人类经历过战争.贫穷.瘟疫及无数的自然灾害,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大多数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物质高度丰盛,科技超前发达的情况下,人类的内心却无比的恐慌与忐忑。

6、无有虚空人,无诸人用人,无想不想入,无今世后世,亦无日月想,无往无所悬,我已无往反,不去而不来,不没不复生,是际为泥洹。如是像无像,苦乐为已解。《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7、人要如何才能随缘自在呢?就要学习.效法观世音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精神,看世间.看众生.看事物都要“观自在”,要从内心自在做起,因为自我就是观自在,当然凡事都能自在了。

8、庄子在谈到人与物时,也提出类似的思想。《庄子》写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即叫人来去随缘,而不是执著地求取,要随时放下,而不是贪念丛生。

9、壹个女人命好不好,从衣服就可以看出来壹个女人命好不好,从衣服就可以看出来。人的举止.服装.语言.动作都会暴露壹个人的品位,身份。像禅师说的,不需要开口,走几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几分,伪装不得。

10、人的身体会变化,会老去,情感也会在泅渡时间的过程中渐渐产生变化。因而,不能接受人事变迁.不能容忍爱人的种种毛病,这样的爱情就不牢靠,唯有包容真爱的不完美.包容所爱之人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找到幸福之路。

11、禅修能使我们心灵得到启示。但是参禅不一定要打坐, “打坐”只是修禅方法的一种,佛门的禅坐更有别于其他宗教或外道,因为有般若智慧的导引,能使我们发大悲心,彻见本来面目。

12、譬如一切种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长,若地坏者,彼亦随坏。如是,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一切皆依无明住地生.建立增长,若无明住地断者,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皆亦随断。《胜鬘经》

13、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

14、不自在相为无我相。南传觉音《清净道论·论行道智见清净品》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15、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看上去“财大气粗”,实质上应该反过来讲,“气粗则财大”!壹个人气场的能量大小,决定了壹个人的成功指数,决定他能走多远。这和物理学的原理一样:磁性的大小决定吸引铁块的大小!

16、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17、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谓之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六祖坛经·机缘品》

18、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 的善待。愤怒是毒药,宽容是良药。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 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19、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假如周围环境与我们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

20、佛学里说不要太执着,那是相对于微小的生命体和整个宇宙时空来讲的。要太执着,人便会比较知足,然而在壹个特定的范围和壹个特定的目标里,执着去追求还是必要的。要执着追求,人就永远不会缺乏激情。

21、每壹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壹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壹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壹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壹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22、佛教对婚外情的看法。现今社会风气开放,异性之间接触增加,发生所谓“婚外情”的事件也频繁。造成婚外情的原因很多,“清官难断家务事”,暂且不去深究。不过,一旦发生婚外情,夫妻双方都应该负责任。

23、我创办“慈济功德会”.修学佛法,一生中奉行的道理无他,唯有“为佛教.为众生”,这就是我体悟的真理,我一生都沐浴在这“为佛教.为众生”的真理中。所以,我们只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就能真正体悟道理。

24、人被私心障蔽,便不能明见事实真相,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居然能遮蔽泰山,是因为它离眼近。私心.私情.私利离我们最近,若置心眼之前,便障蔽了真相.真理。

25、我是我自己德行情操的见证者,我又是我龌龊心态的目击者,因此能辩证地看待自己。如果每个人都有一双内视的眼睛,客观地看待自己,并推己及人,人类的张狂和牢骚一定会少很多。

26、对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 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27、我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28、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错,甚至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就会劳而无功。不论干什么,都要开动脑筋抓住关键,掌握正确的方法,仅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够的。

29、王阳明曾说:“防山中之贼易,防心中之贼难。”看待事物要站在人本的立场.客观的立场,以一颗公正的明心,不刻意揣测,也不认死理,较真儿。真理也要灵活运用。

30、学佛的人,应正视「生」与「死」。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禅空善意静(二)

1、法句经》说:“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噎。”意思是说:过失不属于罪恶,能够自我忏悔就是向善了,这样的光辉普照人世间,就像太阳普照没有云翳遮挡一样。

2、我常常感觉自己就像一台电脑,所有的程序都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提前设置,总是在既定的路径上被动运行。这不是我所期待的人生,我试图用一种错乱来稍稍改变一下生命轨迹。

3、眼光要远,脚步要近,目光远大的人,会有远大的计划: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人,只能安于现状,无法进步。

4、万众瞩目的背后是攀登的艰辛,是汗水和眼泪。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功,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真正地努力。假如努力到极致也不能成功,那就赶紧调整方向,也许你的天赋在别处。爬山我不行,涉水可能正是我的专长。

5、此众护法亦得生,法将欲灭为已住,必生极乐千叶花,相好庄严为佛子。既得生彼供正觉,庄严王劫无荆棘。于彼得成最上道,执持正法及天人。彼佛国土无魔事,无恶业报无胎生。时有无量菩萨集,又无声闻缘觉名。《如来智印经》

6、修行就是要从根本上,从心地上来培养戒.定.慧的力量。而戒.定.慧的力量,又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来生成.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来生成。

7、修行人要有佛陀的大慈悲心,要有拔除众生苦难的意愿和担当,要心系众生的苦乐。众生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大家要互相共勉,为工作而生活,为救度众生而努力。

8、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途黑暗中。《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火莫热于淫,捷莫疾于怒,网莫密于痴,爱流映于河。《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9、人有两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 看得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能看得到别人的贪欲,却看不 到自己的吝啬,能看得到别人的邪奸,却看不到自己的愚痴。

10、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最终会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才能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11、若言即心即佛,今时未人玄微,若言非心非佛,犹是指踪之极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盘山宝积禅师《传灯录》卷七

1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作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再大的功德,抵不过一念骄心,再大的罪过,抵不过壹个悔字。山不转路转,境不转心转。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13、生活在此处,莫要向别处求佛求悟。尘世人心喧扰,只因在众生心中有 壹个对静寂.悠闲的渴望。静处不存,二元对立打破,闹处亦无踪迹, 此时所作所为皆是如实应缘。妙悟之人运水搬柴,绝无凡心亦无圣心, 只是运水搬柴。

14、真理即悟而顿圆,妄情息之而渐尽。顿圆如初生孩子,一日而肢体已全。渐修如长养成人,多年志气方立。此示顿悟初心之后,犹有旷劫习气未除,仍宜依悟而修,净除余习。——《禅宗大纲》

15、世界上是非.爱憎的事情出乎寻常的多,仔细思考我应该怎样去应付,那就是应该放宽心胸多加忍耐,心地敞亮地顺其自然。

16、对待妄念,我们要记住两个词:壹个是“不忘”,另壹个为“不起”。 不忘“见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舍”等心,这是最重要的。 这样,妄念突起时,不压制它.不随它跑,不产生任何爱憎.取舍之心, 才能感悟到自在人生。

17、人既然生在世间,就不能离开众缘,修行也不能离群隐世。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

18、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而且属于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佛法上时间是唯心的,不是绝对的,正如痛苦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时间特别漫长,而幸福快乐的时候,则感觉时间转瞬即逝。

19、云何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佛言:有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自除身粗业.除口粗业.除意粗业,亦净人身口意粗业,……自布施亦教人布施,……持是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净佛国土故。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净佛国土品

20、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来讲,他的过错都非常少,因为他会时 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 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21、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马呜《大乘起信论》

22、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对子女的怜爱没有停止的时候。父母的心总是伴着子女的一举一动,总是随着子女的远离和归来而改变。百岁的母亲会为八十岁的儿子操心挂念,只有当生命停止的时候,这种恩爱才会停止。

23、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 耐.心平气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 把好事情全都炸掉。一时的发作,毁掉长年累月的全部工程。

24、应付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驾驭心念,解决问题,这也是最容易.无害的方法,不但不威胁任何人的安宁,且能获得心灵真正的安详。——堪忍尊者

25、事实上,爱是苦啊!世间有多少人,为了爱而受尽痛苦折磨,造成终身遗憾!尤其是男女之爱,很多人为了不能获得对方的爱,由爱生恨而造下杀业。因此,人际之间一分狭隘.占有的自私爱念,往往不是变质,就是迁移了。

26、生命的微笑,是慈悲的感召,是智慧的开示。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禅宗的重要观念。很多人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慈悲与智慧,实际上却只是同情与聪明而已。

27、人间佛教生活佛法化,生活中要有信仰,举凡婚丧喜庆.房子乔迁等,应以佛教仪式行之,不铺张浪费.不迷信执著看风水.时辰,应知只要心好,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

28、失败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应该给予它正确的认识,给予它充分的理 解,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并最终战胜它.征服它。失败了,总结教 训,从头再来,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责.懊恼, 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实际上于事无补。

29、家里头发随意夹起,假日不化妆不戴胸罩,出门后忘东西,不脱鞋直接脚尖踩地到房间拿,认为在家看漫画.上网比跟男人谈恋爱有趣,即使上网没事做,也要经常挂在网上,口头禅:麻烦死了.随便啦.滚,可能被人评论有点闷骚。

30、看似精明的愚者,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些人原本是一块废铁,不过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金,看似愚笨的智者,是天下最聪慧的人,这些人总是神光内敛,破衣烂衫中包裹其实都是真金。

禅空善意静(三)

1、日禅: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曾经再美,不过一纸空谈,脚下艰难,却是直指明天。

2、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3、人生的苦乐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们自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现在所受,乃过去所作而引起的,未来所受,乃现在所作而引起的。——净慧

4、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

5、安乐来的时候,千万不可贪恋,苦难来的时候,千万不可怨恨。对于 乐事不恋,对于苦事不怨,这样,道业自然天天增长。如果真实修行之 处,能够做到的话,一定能得大受用。当你修到了欲望寡.心清净的时 候,便可以顶天立地了。

6、观点可以不同,朋友还要照做。如果观点是正确的,你的朋友迟早会认同,如果观点是错误的,你的朋友会帮你早日纠正。一言不合就分道扬镳的朋友,要么是假朋友,要么是气量狭窄的朋友,这种朋友即使观点的大方向一致,迟早也会成为陌路。

7、这个春天,行者工作间隙顺手拍了一些家乡的照片,将自己眼中的美通过镜头传递给一切热爱春天的人,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春天的事,内心也是一片春意盎然,仿佛年轮倒转,生命重新充满朝气。

8、学校教育: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广学多闻,尤应重视人文思想的提升,道德人格的健全,以培养身心均衡发展的下一代。

9、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人。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人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佛遗教经》

10、你讲的我知道。但是我,我没办法,这是不可能的,我个性不是这样,不要给我压力,那是你。我办不到,你放弃我吧,人各有志,我没办法一心二用,这是我的命吧。

11、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不知当下无心,便是本法。——《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2、平淡之人远离欲望,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 生活的真乐。

13、如果不能给予他人什么,就不要轻易向他人索取,索取的越多,你的债主就越多,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就别想着去改变世界,因为做不到,想得越多必然越痛苦。人生要量人为出,人应有自知之明。

14、人生就是不断的面对,不断的抉择。人生,总要绕过那么长的路,走过那么多桥,方能悟得青山绿水的禅悦之境,尘世烟火中,无论怎样的浮华,也会淹没在这流年的急景中,走过人生的山高水长,最真最美的,仍是那颗纯净安然的心。

15、人与人之间,是应该而且可以互相帮助的。但是,如果凡事都求助于别人,那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也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16、壹个人倘若一味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壹个道场若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17、放松身心。生理受心理影响,心里一紧张,肌肉就紧张,讲话也高亢.呼吸也急促,心情更会暴躁,所以想安定心境,第一妙法就是“放松”,随时随地放松身心,碰到情绪激动时,先深呼吸三次再调匀呼吸,缓和讲话的音调,脾气忍下来,心情也就会定下来。

18、可是在现实中,偏偏有人私心太重,贪婪成性。这样的人不会施舍钱 财.救助他人,同样,如果他遭遇到困境,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布施和援 助。因此,为了让人生更从容.美好,我们也要正确地看待钱财,取舍 有道。

19、戏台上跑龙套尚能混饭吃。生活中了跑龙套,永远与生活不沾边,在生活的最底层,蹭着生活的边缘。谁也没注意到他,谁也不会关心他他死他活,是他壹个人的事情。雪小禅《小喜》

20、老子主张“无为”,佛陀主张“心空”,其实都是要求心无外物,顺其自然。在这里佛家和道家是息息相通的。修行禅定需要用心去冥想,没有现成的答案等着你。等到想通之后,心中自会豁然开朗。

21、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22、譬如火烧木,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暗,一念尽无余,诸业之暗冥,多劫所积聚,牟尼智灯照,刹那悉除灭。《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23、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24、倘若你在遭受打击时,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之处,当你细细品味痛苦 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怅惘之时,你就永远都不会忘记这种“刻骨铭心”的 感受。只有面对挫折时,还能够微笑以对,在困境中学会了感谢,你才能挣 脱人生的困境,走向光明未来。

25、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26、今后之中国民族心理,其将吸收东西两半球.古今五千年各种民族之文化,陶铸为中国民族新心理,以为创造世界文化之发轫。太虚《中国近代之民族生活》

27、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勾坎,没有停不下的风雨,没有趟不过的河流,只有在心里种植一份清浅,一种简约,一份禅意,烟火流年,奔波忙碌里,找一处静谧的时光,倚窗,把盏,诗意清欢。

28、不怨天.不尤人。有些人不但上怨天神,并且下尤人间,凡事总认为不公平,处处觉得不顺眼,更常自认“怀才不遇,时运不济。”其实“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要以贵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29、做人做事需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心胸要大,落脚点却须实在,着眼宜深,行动起来却要稳当。小事不做,大事难成,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话。

30、有时候,宽容壹个人的错误,更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个 人来说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