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养生格言(第三季)
“清心”之法,古代不少诗人深得其旨,陆游的“人安病自除”,白居易的“心是自医生”说的都是养心为要,要防止产生心病。朱熹的“心平气自和”,王静庄的“心宽出少年”都告诉我们,养心就是保持心态的宽和与平稳,一个人只要心不老,他将会永远年轻。
我国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清心养生格言(第三季):
1、念头就像树叶或雨滴,它们不针对谁,它们也不属于谁,它们只是来来去去。当你发现它们不真实的时候,自由就诞生了。
2、下等根器人,平时泛泛悠悠,遇到痛苦挫折才能想到修行,勉强而行之;中等根器人,为了身心安乐主动修行,利而行之;上等根器人,为一切生命的安乐而修行,安而行之。
3、忍是半慈悲,不受影响是真慈悲。先活出自己的水平,再照顾对方的水平。
4、有时,我们看不惯一些人的乖张行为,觉得这个人有毛病,不正常,不应该这样。但仔细体会,每个乖张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辛酸史。
5、生气是用自虐的方式试图证明对方是错的,从而迫使对方按自己预期的方向改变,最终消除自己的痛苦。总之,生气是为了疗伤,是爱的扭曲表达。
6、生气好比仪表盘上的红灯。有故障了还不准亮红灯,岂不是无视危险?生气本身不是问题,引发生气的心理落差不去处理才是问题。
7、如果明白一切苦乐来自自心,哪还有闲心和人比高低?哪还有工夫管他人的看法?
8、操心的,不一定落好;不操心的,不一定不落好。
9、我们不知道快乐和痛苦来自于内在的心念,也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活法——我们的心念,可以和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完全脱钩——无论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都可以以觉醒的生命力来面对,以创造内在的自在和喜乐。
10、一切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都是业力的如实呈现。能怨何人?
11、每个烦恼都有变为智慧的潜力,而缺乏的只是看到和陪伴。所以,在无为的友善地陪伴下,恐惧会变成坦然,绝望会变成信心。
12、好处留下来,暖心;缺点还回去,省心。
13、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绚烂;相遇不是为了生气,而是为了美好;修行不是为了高低,而是为了喜悦。
14、一小堆火,扔几块湿柴就能砸灭;熊熊巨焰,湿柴砸得越多光明越炽盛。是否到红尘中历练,历练深浅,掂量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再说。
15、修行,不是从这里到那里,不是穿越一条唯一的荆棘之路,也不是要变成什么状态,而是一个不断照亮内心的过程。
16、你是不是喜欢我,是不是爱我,那是你的自由。我是不是喜欢你,是不是爱你,那是我的自由。如果你强求我喜欢你,或我强求你喜欢我,那就变成了纠缠。
17、怨恨只能制造怨恨,压力只能教导压力。在内心的战争没有平息之前,世界没有和平可言;在智慧没有活出来之前,它也只是概念。
18、地狱界的人,往外攻击,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苦海界的人,往内攻击,老怀疑是自己的错;天堂界的人,对自己的错,他人的错,都是一笑而过。
19、漏,就是陈旧固化的心灵地图与鲜活变动的生活之间的落差。身心能量从这裂缝中不断流失,慢慢地,日子过得象复制似的无趣。
20、制造垃圾的过程,也许很痛快,但结果是难受的;清理垃圾的过程,也许不快乐,但结果是清爽的。
21、懒惰是一种贪。贪的特征是心粘着境界。贪图享受(习性)消耗能量,抗拒境界(禀性)冻结能量。去习性,化禀性,最省能量。
22、胸闷早搏失眠多梦是因为着急,着急的背后是害怕,害怕的背后是过于重视所害怕的反面,重视的背后是匮乏,匮乏的背后是错觉。有效消弭错觉的方法是静思、反观、转念。
23、也许一个人没你本事大,却比你名气大,地位高,那是他有那方面的福。各人有各人的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短长,哪能事事都比人强呢?
24、越主观,越容易产生落差;越主观,越容易产生大落差;越主观,越容易产生强烈落差。痛苦,就来自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修行修无我,就是逐步化解主观性的过程。
25、一位长者说,敢碰硬,不硬碰。从学术及修养解读,在权威理念与生命体验不符时,敢于质疑权威,却不以蔑视权威自雄。
26、种了庄稼,不能指望马上成熟;做了善事,也不能指望马上有福。
27、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将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被几个人无条件地接受关爱过?又无条件地接受、关爱过几个人呢?
28、如果为自个的心,越来越少,为大众的心,越来越多,那就说明菩提心在增长。目标是愿为大众服务,次序上先把自己摆平。不然的话,是给人添累。
29、放下较劲,提起干劲。较劲放不下,痛苦劳累;干劲提不起,萎靡消沉。修智慧,能放下较劲;修慈悲,能提起干劲。
30、改造他人是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对方会恨你,最终你自己也会恨自己。所以一旦想改造他人,就是开始营造自己的地狱。
31、人们物质上非常富有,但却并非真的开心。幸福需要从内心、充满爱的关系、使头脑安静的能力、联结并记住我们真正所在意的能力中开发。
32、逐步放下外成就,开发内成就:清清静静,没有瞎操心;明明白白,没有乱较劲;平平和和,没有不接受;洒洒脱脱,没啥舍不得;安安心心,与佛在一起。
33、人们常常活在他人好心的批评、建议、劝导中,活在他人的应该不应该中。这样的爱不但不能拉近心灵的距离,反而让人窒息。
34、木火土金水五行性格的阳面:阳木性有全局的觉悟,大慈大悲;阳火性有长远的眼光,从容适度;阳土性有开放的胸怀,厚德载物;阳金性有慷慨的气度,大义参天;阳水性有低矮的身段,随圆就方。
35、每一次的烦恼,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或事出乎你的意料。与你的预设落差越大,烦恼越重。但这是生活在仁慈地帮你扩容和送福。早接早得,晚接也得。
36、不是他人,造成的,我的烦恼;而是他人,照亮了,我的烦恼。每个人都是不同角度的阳光,让我看到内心不同的角落。
37、她是第一个认识的人,也可能是曾经很烦的人;她是平常依靠惯了而觉察不到的人,真不在了,又是令人感到空虚和悲怆的人——。
38、只要心里还有一点别扭,身体就不会彻底舒坦。
39、体贴自己但不迷失于自己;体贴他人但不受制于他人。满意自己是知足的开始。越满意自己,自己越会更好地带着乐趣地改变。
40、先建立自己的安乐园,一个不依赖他人的心灵安乐园。然后再帮其他人,建立他们自己的心灵安乐园。这就是真实的慈悲。
41、很多疾病源于异常的心情波动。反过来,要想好病,情感也要动:不哭不笑,没有疗效。如何打动情感呢?用无为而友善的倾听。
42、世多有用功修行,发颠发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摄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圣。若平日行得到者,则可说。行不到者常说,久则着狂魔。只顾说空话,一毫也不行,若不痛改,定规魔死。
43、当人们觉得痛苦是彼此造成的时候,也就真的彼此互相伤害。当有人觉悟到,痛苦只是来自于自己的想法时,逐渐地,其他人真的无法再伤害到这个人。
44、在这个世界上,好事后面捆绑赠送烦恼,坏事后面捆绑赠送转机,赠品不要还不行。所以,好事何必过喜,坏事何必过忧?
45、喜欢一个人的才貌,爱的是自己的感觉;想改变他人,重视的是自己的理念;关心一个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是真正爱一个生命。
46、不管人的三阶段:1,我必须得管你,改变你;2,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3、我不管你,也不在意你是否管我,因为明白了——其实谁也管不到谁。
47、平等的心,是金刚的宝座,是光明的磐石,是安隐的花园;友善的心,是太和的元气,是蓬勃的生机,是拂衣的香风。
48、负能量不是别人带来的,是自己的负面心态制造的。
49、内心越暗黑,恐惧越强烈,越想争高,能量越耗费,越烦恼痛苦。内心越明亮,安全感越强,心越低柔,能量越节省,越安乐自在。
50、烦,有时是因为不愿白费劲。比如,刚拖好的地面被踩脏了,又如,有人反复说同一件事。我们会觉得做了无用功,因而感到烦。一个化解的方法,是把事情当成一个为对方服务的机会。
51、每个人是自己的导师。明白人不管人,管人的人不明白。允许他人按各自的信念和模式生活,自己就解脱了大半。何必强求呢?
52、暴力的本质是为了疗伤;指责的本质是爱的呼唤;怨恨他人,是对自己有了不满;对自己不满,是因为美好的没有得以展现。
53、疾病是两股以上的气血相互过不去,本质上实际上是两簇以上的念头团相互过不去。
54、所谓成佛,就是自己家原本有很大很大一块地,但却一直荒着,导致自己忍饥挨饿,烦恼痛苦。忽然有一天想明白了,原来可以把地种好,过安乐富裕的生活。开发心地的富足,就是成佛的过程。
55、攻击我们的人是一道光,使我们有机会照亮内心深处。辩护反击回去,固然能低成本地缓解痛苦,但烦恼的根还在,无法实现自由。
本格言是寿康学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订阅者发送的,包含节欲保身日期提醒(此日期根据《寿康宝鉴》而定)。如果您觉得很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